香港工程師學會環境分部 : 大灣區內的環境需要

大灣區人口7000萬,水資源豐富但卻易受污染。
分享

作者: 香港工程師學會環境分部

大灣區內的環境需要

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和互利雙贏。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是繼承歷史遺產,共同開創未來的深刻啟迪 ; 是共同應對風險,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時代要求 ; 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形成互利互惠發展新格局的客觀需要 ; 是加強各國友好交往,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舉措。

香港是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點。具備許多獨特優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香港有各種優勢, 包括區域優勢、開放合作的先發優勢、服務業專業化優勢和人脈相承的人文優勢。

香港珠三角 唇齒相依

珠江三角洲在十三五計劃的未來發展路向,包括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及挑戰。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概念下,區內的經濟發展,交通、物流、訊息/智慧城市、人流、環境及綠色發展、能源供應及使用,氣候變化的機遇和挑戰,社會文化發展以及邁向可持續國際化的標準與管理,定必有長遠的變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是珠江三角洲大灣區的一部分,可以發揮推動發展的動力。

香港在珠江三角洲大灣區有各方面的密切關聯,尤其是在環境方面,更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在空氣質素、水質、廢物管理、自然及海洋生態等領域中更是互相影響的。

廢物管理 未來大挑戰

要改善空氣質素,區內各城市必須減低各種排放,包括發電廠、工廠和交通工具排放。我們可以合作推動達成大灣區的空氣質素指標,共同努力減低區內的排放。香港有豐富的發電廠減排經驗,可以與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合作,推動符合環保和符合經濟效益的發電燃料。

另外我們需要減低各種交通工具的排放,從而近一步改善區內空氣質素。廢物管理是大灣區內共同面對的挑戰,在大灣區內多個城市包括香港正全力推動減廢,引進先進廢物管理的技術。廢物管理的挑戰,也會為大灣區內的環保業帶來重大的機會,製造環保就業。

為改善大灣區內的水質,各城市必需把污水收集,經過處理後才排放。大灣區河口水質以深圳河口最差,劣於V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氫和總磷。我們可以製作水質指標,共同努力去改善區內河流和水域的水質。這不但可以減輕給水處理廠的負荷,更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

7000萬人 同保生活質素

綠化的城市,綠色建築,低碳發展,高質素的生活,循環經濟等都是具戰略意義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方向,都是大灣區內共同的需要。大灣區內有非常好的自然資源,是大灣區內共同享用的自然遺產,應共同合作大力保護。

珠江三角洲人口眾多,大灣區約超過7,000萬人,也是國家持續發展的地區。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 環境保護定必是區內共同關注的議題。香港可以與大灣區各城市分享環境保護中的技術和經驗,一起努力減低發展中所產生的影響,並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給大灣區內市民。

原文來自香港工程師學會環境分部《「一帶一路」下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機遇與挑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