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興 : 看清楚前景 小米變大米

分享

作者 :  陳錦興

看清楚前景 小米變大米

港股首隻同股不同權股份小米(1810)幾經波折終於正式掛牌。雖然首掛未能企穩下限定價的招股價,但因恒指公司表示,小米於7月23日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刺激小米第二日炒高逾10%。小米從路演大熱,到遭遇CDR(中國存托憑證)暫緩發行,乃至上市前遇冷,反映在中美貿易戰升溫及市況波動預期下,市場對新經濟股愈趨理性和謹慎的態度。

然而,小米的估值由盛傳的1,000億美元,最終下調至上市時的400億美元,反而有利上市後的表現,也絕對不是壞事。

互聯網業務 惹憧憬

小米最引投資者爭議的部分,是公司的九成收入來自硬件,估值卻對標亞馬遜這類的互聯網公司。如果以美股的蘋果公司約20倍市盈率來看,小米2017年經調整的市盈率接近60倍,顯然非常昂貴。不過,若以一家互聯網公司來看待,它目前的定價就顯得合理。

截至今年首季,小米來自互聯網服務的收入佔比貢獻僅9.4%,但毛利佔比已增加至逾四成。MIUI(米柚)的月活躍用戶由2017年3月的1.38億,增加至1.9億。從另一個角度看,小米提升互聯網收入佔比是有很大的空間。

目前互聯網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平台遊戲及廣告,且集中於中國市場,未來隨小米將該模式複製至印度、印尼、俄羅斯等市場,相信互聯網服務的利潤佔比,有望進一步增長至兩成。小米不能被單純歸類為智能硬件設備商,它運用設備獲取客戶,而後將用戶轉化為流量,並具備變現能力。

市盈率30倍 其實夠秤

當然,基於互聯網公司的特性,小米經營在短期之內,必然存在可見度不足的問題,但只要它能持續透過手機及智能設備產品吸引到用戶,未來利潤增長潛能值得期待。小米2018年首季經調整利潤增長1.5倍, 2019年預測市盈率約30倍,小米的估值不是過分地高。

繼恒生綜合指數之後,國際指數編制公司富時也公布,小米於7月16日正式納入富時環球指數、富時MPF全球指數、富時中國50指數等六項指數,料屆時有超過10億港元被動資金將追入。雖然滬深兩市公布暫不把同股不同的股份納入港股通,但相信小米成為港股通一員,只是時間問題,無需過份解讀。

新經濟股 陸續有來

今年以來,受貿易戰等一系列負面因素影響,市場情緒偏保守,新經濟股的表現欠佳。而事實上,多數內地新經濟股並不受貿易戰影響,股價低迷反而帶來了低吸優質股的時機。

在小米之後,還有易居、美團、映客、寶寶樹等一眾新經濟股將赴港上市,估值過高的問題必會有所調整,投資者亦會更認真審視這些股份的基本因素及核心價值,反有利新經濟板塊在未來持續壯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