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 : 腸癌病患者康復見曙光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陸凱祖提醒大家,大腸癌是本港的最常見的癌症,防範於未然,應作定期檢查。
分享

作者 : 唐仁,選股眼光獨到,洞悉先機,目標與《炒股幫》不謀而合。

腸癌病患者康復見曙光

大腸癌是本港的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約有5,000宗新症個案,大腸癌病人若能及早發現腫瘤,便能大大增加康復機會。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陸凱祖指出,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是患大腸癌主要原因。若進食過多食物脂肪和過少膳食纖維,都會增加患癌機會。另外,缺乏運動和有吸煙酗酒習慣亦會引致大腸癌。少數大腸癌病患者是遺傳所致,因此若有親屬曾患有大腸癌、子宮頸癌、膀胱癌或胰臟癌者,也應作定期檢查。

大腸癌比較常見的病徵是大便帶血,可是痔瘡也有機會引致相同情況。陸醫生指出痔瘡引致的血通常呈鮮血色,而大腸癌引致的血通常都呈較暗淡的啡色。無論鮮淡與否,當發現持續大便帶血,都應盡早找醫生作出適切檢查。若腫瘤的位置較接近直腸,會影響大便習慣,例如大便形狀變得幼細、大便後仍有便意、腹瀉或便秘,要多加留意。

大腸癌痊愈有機會

陸醫生建議市民在50歲時應作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若發現沒有問題,便可在五至十年後作第二次檢查。如醫生發現大腸內有瘜肉便會立即切除,因為瘜肉會有機會演化成腫瘤。另外,市民也可以作隱血測試,然而這只有約三成準確度。

因應病人癌症期數,醫生治療大腸癌會有不同方案。如果是第一、二期(早期),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瘤。如是第三期(中期),醫生會以化療或電療輔助手術,目的是消除所有癌細胞。如果是第四期(晚期),病人亦不用氣餒。當癌細胞只是擴散到附近器官,如肝臟或肺部,醫生會先以藥物或電療令癌細胞縮小,然後再配合手術將腫瘤切除。這個方案亦能令晚期患者有完全根治的機會。若癌細胞已擴散至不同的器官,醫生會主力以藥物控制腫瘤。現時有多種藥物可用於控制晚期大腸癌,例如在二線治療有效控制腫瘤的抗血管增生標靶藥。抗血管增生藥能減少血液供應營養給腫瘤,從而令癌細胞「餓死」。另外,抗血管增生藥與其他標靶藥不同,病人毋須檢驗癌細胞有沒有生物標記。抗血管增生藥的副作用比起傳統化療少,比較常見是高血壓和輕微出血。

近年大腸癌的新症個案不斷增加,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陸醫生提醒市民多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若發現有任何病徴,便及早就醫,耽誤病情會減低康復的機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