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倩瑩 : 打擊殼股有料到 中小企業有商機

分享

作者 : 莫倩瑩

打擊殼股有料到 中小企業有商機

證監會、港交所(0388)近月屢次出招打擊「殼股」,包括叫停被視為「現金公司」的股份買賣,又指令業務水平不足以維持上市地位的公司停牌及除牌,杜絕「養殼」。但由於定義不明確,常被市場質疑濫權。

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何賢通,於2018年11月26日首度透露定義「業務極少」的參考界線,分別是主板公司年收入少於5,000萬港元,以及創業板公司年收入少於2,000萬港元。

清楚界定 問題公司

何賢通指出,於2016財政年度,這種收入極少(Minimal)的公司分別佔主板和創業板的8%,至2017財政年度減少至6%及4%。彭博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15家創業板股份,以及114家主板股份符合上述條件,包括已被指令除牌的華多利(1139)、永保林業(0723)等。

另外,他點出多種被證監會視為損害市場的投機行為特徵,例如市值在6個月內大增10倍以上、股價對銷售比率(price-to-sales ratio)達10倍以上,以及進行高攤薄效應的供股和公開招股,或以大折讓配股等。

#做好盤生意 等收購

何賢通認為,證監會、港交所加強合作後,就創業板的監管行動尤其見效,例如2017年2月起,創業板新股掛牌首日平均只升22%至23%,遠低於2017年1月高峰期時首日升8.7倍。他強調證監會只就《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下稱SMLR)範疇內的嚴重失當行為採取行動,日常市場監察仍由港交所負責。

就這個準則,如果「現金上市公司」及「業務極少的上市公司」想繼續保持上市公司地位,不被除牌,唯一方法就是收購相關行業的中型企業,例如做食物加工便要買食物生產或加工廠等等。所以各大中型企業老闆們,請好好經營你們的業務,於未來會有很多「殼股」收購你們的廠房及業務。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合規、發牌、牌照申請、成立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問題,歡迎讀者電郵本人[email protected]以獲取更多資訊。

此文所載之內容僅為提供資料之用並不構成法律建議本文亦屬作者之個人意見其內容並不代表本雜誌之觀點因此閣下如有需要,請徵詢獨立、合資格之法律、或其他專業顧問以確保所作之決定皆能符合閣下之個人狀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