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冠麟 : 「財務自由」= 投資能力競技

分享

作者 : 溫冠麟,現為多間財經媒體專欄作家,並擁有CWMP & CFC金融認證證書。FB:Sunny温冠麟-平民投資

「財務自由」= 投資能力競技

近期,筆者每周都會在香港舉辦投資策略會,偶然聽到有人想「財務自由」。回頭想想,讓我走上投資行業這條不歸路的就是財務自由。說真的,對於平凡人來説,「財務自由」這四個字擁有非一般的魔力,但我再問對方:怎麼樣才算財務自由呢?大多數人也答不上來。

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一下財務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錢?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叫財務自由。資產產生的年利潤能夠覆蓋家庭年支出的生活狀態就叫做財務自由,比如你家一年要花10萬,無風險利率是4%,那麼用10萬除以4%就是250萬,250萬就能實現初步的財務自由了。不過這只能是最低層次的財務自由,一是因為生活水準不能提高,支出超過10萬就開始吃老本。二是因為通貨膨脹,所以真正的財務自由就是要保證資產利潤覆蓋支出的同時,長期資產還要達到超過通貨膨脹的增長才行。

看到這大家應該能夠發現,財務自由跟個人的投資能力是相關的。投資能力強,需要的資產就少一些。如果投資能力為0,所有的資產都是處於坐吃山空的狀態,哪怕有2億門檻的資金,也不一定夠一個高支出家庭無憂一輩子。所以脫離投資能力來談財務自由的門檻其實是耍流氓。

我們採用最簡單的策略計算一下財務自由的門檻,假設投資採用的是股債平衡策略,把初始資金分成均等的兩份,一份買股市指數基金,一份買純債基金,每年平衡一次。夠簡單了吧,基本能獲得12%的年化收益,也就是10年3倍,15年5倍的樣子。我們再來設置一個初始資產,假設有400萬的資產,我們拿出一半來,用200萬作日常消費。這200萬不投資到股市裏,就買純短債基金和企業債理財產品,年化收益能有5-6%。每年花20萬,這200萬足夠花13年,如果省著點,花15年應該沒什麼問題;剩下那一半200萬投資到剛才說的股債平衡策略裏,15年下來收穫5倍的收益也沒什麼問題。那麼15年後,200萬花光了,另外200萬變成了1000萬,我們又可以迴圈這個遊戲,讓它繼續賺錢,這種感覺是不是很美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