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誠爽/彭淑賢:科創板真能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納斯達克嗎?(一)

分享

作者 :獅華股份董事長章誠爽 金融公關(香港)副客戶總監彭淑賢

科創板真能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納斯達克嗎?(一)

近一個多月以來,資本市場的關注點無疑為「科創板」,筆者發現,絕大多數的討論都集中在科創板企業的上市條件上,市場的共識是科創板企業的上市條件將有別於目前A股的三大板塊之企業上市條件,更接近納斯達克的上市條件,利潤門檻會大幅降低,甚至完全放開,企業無需利潤也可上市,目的當然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新經濟下的創新型科技企業;然而,對科創板的投資者準入門檻及企業退市制度等,在筆者看來同等重要的問題,幾乎沒有討論。

筆者認為有必要將納斯達克(3300多家掛牌企業),發展到目前的新三板(10852家掛牌企業)和即將推出的科創板做一下比較。成立於1971年,納斯達克迄今為止已經發展了47年;三層分層制度從2006年開始推出。目前,納斯達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2018年1至11月,納斯達克市場融資規模達281億美元,為紐約證券交易所369億美元的76%;納斯達克歷年上市企業數量為美國三個主要股權市場中最多,融資體量逐漸可與紐交所比肩,於2016年一度超過紐交所,成為當年美國為企業融資規模最大的板塊。大陸資本市場首推註册制度的新三板,曾一度被熱望為中國特色的納斯達克;然而由於種種因素;中國特色的納斯達克真能在科創板上實現嗎?

納斯達克能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之一,核心因素是大進大出制度。與A股恰恰相反,A股歷年被強制下市的企業比例小於0.3%,而納斯達克歷年被強制下市的企業比例在8%以上。由於流動性和融資能力的因素,導致新三板今年以來,主動下市企業數量過1000家,超過8%。

(待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