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賴仁:ICO未斷氣 STO應運生

分享

作者: 白賴仁

ICO未斷氣 STO應運生

最近幣圈回暖,相信大家也從一個又一個的失眠夜解放過來了。投資者一方面要吸收不同資訊,也要為未來的投資打好基礎!有些進取的朋友在低位加注加密貨幣,成為這長長惡夢的大贏家呢。

最近內地的話題也有不少是講STO(Security Token Offer),即證券型通證發行。講到要暴富就是要靠這個,但這個是甚麼東西?傳統的集資渠道,當然是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還有2017年紅透半邊天的ICO,紅透的背後當然是有大量的騙子渾水摸魚,甚麼古怪東西也跑出來集資,當時和朋友搞ICO的時間最有趣的事情就出現了…。

熱潮爆煲 回歸實業

當ICO熱潮爆煲後,現在開始回歸一點實在的概念,即有資產做支持的投資,這就是STO了。這種事物的出生時間,是在IPO和ICO之間,通常在美國為基礎發行。

當時全世界在驚歎這些金融創新威力,同時想在這市場分一杯羹,STO發行人開始向投資者提供符合監管的金融產品,一種在合法合規監管框架下進行的通證發行—STO應運而生。

目前看到的證券代幣(Security Token ST)和去中心化網路關係不大,更多是利用Ethereum代幣標準加上監管層協議(Polymath, Harbor)發行映射股權或債權的Token,理論上有根本的不同。

運作上也在虛擬世界和現存規則下遊走:在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分銷和交易,通過中間人和監管下,把鏈下資產所有權和訊息上鏈,通過代幣的形式流通,也算是不同方式的規管吧!其目標是在一個合法的監管體系(比如美國SEC)下,進行Token的公開發行。(中國內地和香港還是不能公開發行的,這必需要注意!)

STO有監管 較穩陣

STO的前提是有監管,然後對發Token的項目進行一系列的審核、調查(有點像IPO的流程,律師會計師會參與)。如代碼監督、合規審查、團隊背調、反洗錢調查、資產調查等,效仿的是企業的上市IPO流程。

所謂ICO,就是首次幣發行,即區塊鏈初創公司通過發行加密代幣(包括但不限於比特幣,以太幣等幣種)的方式進行融資。其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加密貨幣的一樣,發行的代幣成為日後使用對應區塊鏈項目的憑證,將來也可以在二級市場或者一些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交易。

所以STO則介於IPO與ICO之間。一方面,STO因承認其具有證券性的特徵,接受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

雖然STO依然基於底層區塊鏈技術,但能通過技術層面上的更新,實現與監管路徑的對接。相對於複雜耗時的IPO進程,如同ICO,STO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同樣可以實現STO更高效、更便捷的發行,方便項目獲得低成本的融資,而且有些項目確不適合IPO發行,需要另類途徑融資。

須有實質資產支持

STO和ICO不同之處,是前者必須有資產作為支持,資產可以大如房地產項目,也可以是飛機、藝術品、公司股權等,只要講清楚就無問題了。STO可讓一個初創企業直接成為公眾上市公司,也其實就是一個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正如資產抵押債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ABS)的一樣。

相信在有資產基礎的情況下,這工具的認受性和持久性,會有大不同吧!

金融小字典

  • IPO/ 首次公開募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公司首次發行股份的銷售。 IPO令股份擁有權便開放予廣大市場,因此 IPO亦稱為籌資、募股或「上市」。
  • ICO/ 數字貨幣首次公開募資(Initial Coin Offering),是企業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發行代幣,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融資活動。
  • STO/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證券型代幣必須與資產掛鈎,例如現金、股份、固定收益資產、不動產、大宗商品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