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堅:拆解沽空報告機構運作之謎

分享

作者: 曾永堅 — 協同博勤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拆解沽空報告機構運作之謎

本欄一直以一家值得探討的上市公司,作為分析其企業戰略與點出其持續競爭優勢的撰寫對象。筆者今期破格不以特定上市公司為主角,來剖析近數年港股不時出現一些中型或中小型市值的上市公司,其股價突然出現暴跌跟發表沽空報告機構的背後實質關係。

一般來說,被沽空報告機構看中的在港上市公司,表面上的共通點為:帳目呈現充斥較多「水份」甚至可能全是「假數」的疑點;此外,目標公司本身的商業營運模式難以確定其業績的實在性與真偽,如內地倚賴龐大分銷商或加盟店的零售消費營運模式,今時今日市場對這種營商模式產生出來的收益與盈利,本身已戒心重重,故此,沽空報告對相關的指控往往亦較得心應手。

另一種情況是,上市公司的本業或本身營運行業的檔次已缺乏增長前景,甚至已呈現夕陽西下的迹象,而公司通過收購合併其他公司或業務來發展同行但不同檔次,甚或是逐步涉足不同行業,其完成收購合併後的財務報表與會計處理方式,亦較容易成為沽空報告機構攻擊的目標。

然而,發表沽空報告的機構能否得心應手地狙擊其目標獵物,來達到上下其手,終飽私囊的目的,最重要還是視乎該獵物主要股東的實際財務狀況,較常見的個案是,主要股東背後是否早已把旗下股份大舉抵押予金融機構而債台高築。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