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財經:網絡安全 莫衷一是

World map with global technology or social connection network with nodes and links vector illustration
分享

作者:《王道財經》由王冠一教授創辦,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追蹤重要市場資訊,並致力剖析環球財金大局,務求見微知著,捕捉市場先機。

網絡安全 莫衷一是

今年2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呼籲採取全球行動,希望各國攜手捍衛網絡安全,盡可能減少電子戰對平民所造成的危害。古特雷斯感慨道,「對此類戰爭没有任何監管計劃」,並指出「任何國際法皆不適用於該領域。」

網絡發展一日千里,安全問題日漸升級成為「國際事務」,2013年更被美國描繪成所面臨的最重要威脅。雖然確切數字還有待證實,但自2005年來,外交關係協會的「網絡運行跟蹤裝置」,記錄了16個國家發起的近200次國家主導型攻擊,其中20次發生在2016年,不可置否,趨勢已愈演愈烈。隨著大數據、機器學習和物聯網的崛起,專家預測,及至2035年,互聯網的連接數量,可能由今年的37億人增長至近1萬億,而私營和國家主體潛在的攻擊目標,亦將會急劇增加。

不過,誠如古特雷斯所言,如今國際間尚未就網絡安全監管取得共識,而日後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凝聚各國力量,也難以預料。關鍵原因是,儘管互聯網跨越國界,但其所依賴的基礎設施和民眾,卻屬於不同主權國家的管轄範圍;不同國家的立場存在原則性差異,也令監管和執法難以落實,當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俄羅斯和中國強調主權控制的重要性,而許多民主國家則推動進一步開放互聯網。

網絡安全的潛在威脅日益壯大,儘管形形色色的基準和主張導致立法停滯不前,但各國元首亦不敢怠慢,相繼強調規範網絡行為的重要性。中國呼籲承認主權國家有權在國內領土上,對互聯網內進行監管;美國重申必須限制在商業領域開展互聯網間諜活動;德國、法國、愛沙尼亞等歐洲國家則力主保護互聯網公共核心。

在思考制定網絡安全法的過程中,網絡攻擊、商業間諜等議題是重中之重,但隱私、刪除兒童色情、仇恨言論、虛假消息和恐怖威脅也不可忽視。如今各國分歧眾多、網絡安全涉及的範圍又如斯廣泛,不難預料,整個討論、磨合,以至立法過程,定必相當漫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