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Fintech大時代 行船爭解纜

分享

作者:王俊文

Fintech大時代 行船爭解纜

之前在「閃網財經」的訪問中提到,在區塊鏈時代下,特區政府及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要避免受洪流淘汰,就要主動再適應這門技術對本身的影響。特別在政府層面,跨地域的產業競爭已進行得如火如荼。

美國先行一步;新加坡亦已瞄準數字資產管理及交易中心的定位。香港特區政府在金融領域若不加以追趕,儘早成立相關領域的創新科技委員會小組,訂立相關適應性的法規,在贏者通吃的Fintech新經濟大潮下,後發是難有優勢的。

特區政府 低調行動

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亦要及早了解區塊鏈會對本身範疇的衝擊及變革,儘早做行業的第一批適應者,才能掌握主動位置,適者生存。

2017年年底香港特區政府新班子上台後,了解到有新科技才可提高競爭力。2018年春節前後,傳出香港金管局與香港證監會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發展香港成為亞洲區的Fintech龍頭(亞洲金融科技樞紐)。能夠成功進入金管局或證監會的「沙盒實驗場」(沙箱)項目的企業,未來肯定成為其項目融資的一大賣點。

虛擬銀行 3億起跳

另一方面,金管局亦將在香港發「虛擬銀行」牌照。銀行,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均可以申請。只有持牌者才可在港經營虛擬銀行。截止現時為止,有關申請指引包括:規定虛擬銀行提出具體及可信的業務計劃,妥善管理虛擬銀行業務涉及的風險,公平待客以及維持與虛擬銀行的性質及營運規模相稱的充足資本,暫時金管局傾向將最低的股本要求,設於3億港元。

在首批虛擬銀行申請人名單中,除渣打銀行外,還有經營菲律賓及印尼匯款業務的TNG,以及幾間知名度不高的創科企業。若TNG或後面幾間創科企業成功取得牌照,在沙箱環境下開設及經營銀行業務,不難引起各方興趣。因為香港已多年沒發新銀行牌照,銀行牌照供應奇缺,各地的機構投資者對入股這些創科企業,肯定興趣濃厚。

上述事件或促本地創科企業出現「尋寶熱」,外地創科企業食髓知味,進駐香港再引發資本泊岸,誰料得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