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威:食米唔知米貴

分享

作者:張智威

食米唔知米貴

首隻以同股不同權方式在本港上市的新經濟新股小米,據外電報道,公司已定下初步招股價範圍,計劃發售21.8億股股份,當中65%屬新股,35%為舊股,每股招股價介乎17元至22元,集資370.6億至479.6億港元,每手200股,入場費約4,400元。小米原先計劃在中港兩地上市,料合共集資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日前宣佈推遲在內地發行中國預託證券(CDR)的申請,整體集資額已縮減至現時最多約為480億港元。

據外電報道,小米計劃於7月9日來港上市,以未行使超額配股權計,集資額介乎47億美元至60億美元(約366億至480億港元),小米行使超額認購權後,集資額有望增至最多70億元(約550億港元),估值介乎539億美元至698億美元(約4,200億至5,400億港元)。

小米將引入7名基石投資者,共認購5.48億美元(約42億港元)股份,約佔整體發售股份約10%,包括中移動(941)、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保利集團、順豐及招商局集團等。小米將於6月23日(周六)於本港舉行全球發售股份新聞發布會。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及小米高級管理層團隊將主持發佈會。

近期投資市場氣氛偏向謹慎,原先有傳以千億美元估值的小米被迫下調估值,現時估值約4,200億元至5,400億港元,但相比小米2017年經營利潤達122億人民幣計算,以智能手機iphone生產商蘋果市盈率約20倍計算,縱使小米估值被下調,現時估值似乎還是有點偏高,相信市場招股反應未必太熱烈。

另外,如投資者有興趣以孖展申購小米,要留意可能會出現賺價蝕息的問題,如5月初上市的平安好醫生(1833)為例,集資額達87億元的大型新股,上市首日開市價57.3元,較招股價54.8元高出4.5%,但賺得的差價不夠扣除孖展利息,出現賺價蝕息的情況。所以,因小米集資額龐大,相信不用大額孖展認購,亦能分配到股份,投資者若有興趣認購小米,宜保守一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