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華:運用期權策略應對逆境市

"Generic complex chart, could be a financial diagramSimilar images:"
分享

股壇.煉金術

楊德華(Edward)現為股市評論員。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投資科學理學士,持有特許財務分析師(CFA)資格,擁有超過十年投資交易經驗,曾任職銀行及中資金融機構交易員,熟悉香港證券市場交易,專注於證券研究分析,活躍於新股市場,對環球大市分析甚有心得,擅長以基本面及數據處理發掘投資價值!現時亦於「華富財經網」、「王冠一財經頻道」等不同平台分享買賣策略及大市分析。
FB:Edward, CFA – 實戰盤房
==========================

標題:運用期權策略應對逆境市

「五窮月」應驗,筆者亦要承認看錯市。港股在外圍及科技股拖累下,恒指跌穿28,000點關口,下一步支持位是3月的低位27,505點,但牛證重貨區現時在27,000點,建議投資者暫時都是先行觀望;除非自問有強大的心理質素,否則就不要強行「接飛刀」博反彈。

雖然筆者看錯市,但近期已不停力勸遠離科技股,自從2月底轉勢後,眾多熱門科技股都出現三至四成跌幅,中段入市博反彈而又無「食糊」的投資者,逃生門亦已關上,市場上應該不少投資者變成「大閘蟹」。其實短暫捱價並不可怕,股票市場本身就是應該「有起有跌」,今年頭兩個月的升勢反而是非常不健康。不過大多數人只關心能否賺錢,不會理會市況是否「健康」。

「捱價」並不可怕的前設是持有的股票是有增長,能夠經得起經濟週期,樂觀看只有市況差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用「平價」買到高質股票。現時投資者一定要審視投資組合,將比較差的股票沽出,換馬至業績好、估值合理的優質股。當市況回穩後,資金第一批入市,推升的股份必然會是優質、增長高的股票。

另一方面,亦都要平衡組合的方向,務必加入一部份資源、消費、地產、銀行等板塊股份,不要再一面倒「新經濟」、「科技」板塊,事實上市場焦點已經轉為「通漲預期」、「收水」、「派息高」、「經濟復甦」等方向;新經濟股的確是有高增長,但同時估值上亦非常昂貴,所以選擇上一定要揀估值合理的科技股。

除了適當「換馬」外,投資者亦要多加運用衍生工具、股票期權等為投資組合「增值」。相信不少投資者現時倉位已「坐艇」,同時最佳止蝕時機已過。持有藍籌股或指數成分股的投資者,可以運用股票期權增加些少收入,自制收息策略。投資者可以沽出相關股票及數量的「CALL」收取期權金,形成一個「Cover Call」策略,在不增加成本下令組合在跌市時有多少收入,行使價建議投資者選擇比「現價」高10%-15%,太貼價的話被行使機會頗大,可能會得不嘗失;時限建議用一個月為單位,完結後再開「新倉」。運用「Cover Call」策略,起碼可在市況差時「幫補」一下,叫做減少一下損失而已,但當市況轉好時,又要再改變策略。

至於未入市的投資者,亦可以運用期權策略減低入市風險,可以用「Short Put」,收取期權金,在心儀價位下接貨,由於收取期權金,變相買入成本是較低;若果到期時未被行使,就收取期權金作為「收入」,在等待買貨的同時又可創造小部份收入。

權益申報;筆者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