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盡義:假如看病也去中心化

分享
作者:盧盡義

假如看病也去中心化

盧盡義已將屆「知天命」之年,抵抗力開始減弱,不時也有些小病,雖說可以自己買些成藥,但不經醫生診斷,始終不放心,直接到診所問診當然也難免放下一千幾百,有時盧盡義也心想現時AI如此流行,不知道將來會否出現機器人睇病呢?

事有湊巧,盧盡義近期正好接觸了一個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醫療服務集團,過去五年正是衝著建立一個由AI及藥劑師網絡結合的醫療平台而來。近日,該公司創辦人及管理團隊更打算把這個平台「區域鏈化」,建立一個Mydoc系統,以取代目前公立醫院的「中央化」功能,大有去政府化的態勢。

不過也屬合情合理,科技發展極速,以騰訊、google等大型數字型企業所掌握的大數據,某程度已經大大超越了政府靠食老本而儲存的數據,因為企業沒有政府的跨部門協調之累,數據到了服務器內,在整個系統內已經可以進行更新。

而去中心化,則反其道而行,既做到做護個人私隱又能達到準確性處理,單看概念,盧盡義都覺得應會甚受病人歡迎,加上24小時可以足不出戶診症,聽一聽都覺得充滿革命性,當然,過於複雜的疾病和手術,還是要到醫院求醫。

至於利用區塊鏈技術的Mydoc系統如何運行,據創辦人解釋,該技術主要將病人,服務供應商和付款者置於醫療保健生態系統的核心,平台以雲端計算為基礎和病人接觸,匯集診斷紀錄,通過電子方式轉介予醫生,同時一站式提供用藥處方。而事實上該集團過去五年已全力透過平台將醫療機構、病人、醫生、藥店、保險公司和化驗所相連接。並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地建立了寵大的合作夥伴網絡。

機器人診症+個人化病歷

目前,Mydoc已經可以透過手機介面為病人解決使用醫療服務的不便,讓醫生、護士—還有機器人,透過手機為病行進行初步診斷及進行相關轉介。

在這個生態系統構建過程中,使用區塊鏈技術是關鍵。區塊鍊一般指一個分佈式系統記錄和存儲交易記錄。具體而言,區塊鍊是一個共享的、不可編輯的記事賬,將交易區域存儲在數碼賬中。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病歷系統,要在病人授權之下才向指定醫務人員開放,病歷記錄更為單一準確,不會出現同時向不同醫生診症而病歷記錄各有不同的情況,而病人亦可在選擇醫生方面具更大彈性,同時病人亦可授權保險公司查詢其病歷以取得最佳的醫療保險方案。

講了咁多,究竟使唔使錢、要幾多銀紙呢? 哈哈,盧盡義得知Mydoc係唔收錢的,正確來說,他們是收虛擬貨幣「MD幣」(MDTK),並由自己發行。理論上MD幣有點像遊戲幣,可以在線購買,然後在需要時使用,而在線的保險公司、醫療服務商同時會為病人提供「優惠」,例如體檢服務優惠等等,做到一幣通行、身體無憂,而講到呢度,盧盡義很慚愧的說,也是因為這個系統,令盧盡義終於下定決心下載了一個電子錢包,至少,有些虛擬貨幣可以炒,而呢個虛擬貨幣可炒可用,而且相信如我的家人有需要,也可使用我的token,也算是一種關懷吧。講到這裡,盧盡義再看一看港股中的醫藥股,似乎沒有一間對此作出投資,想用此藉口炒一炒,目前似乎只有投幣一途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