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周回顧與點評(2025年11月10日至14日)

分享

上周,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盪調整格局,三大指數表現分化。具體來看,上證指數上周一(11月10日)開盤後圍繞4,000點關口展開爭奪,截至上周五收盤報3,990.49點,全周累計下跌0.18%。深證成指上周五(11月14日)收於13,216.03點,全周跌幅為1.40%。創業板指表現相對疲軟,上周五收報3,111.51點,單周大幅下跌3.01%。市場交投保持活躍,全周成交額維持在較高水平,滬深兩市主力資金合計淨流出2,034.17億元,其中創業板淨流出593.82億元,科創板淨流出204.35億元,滬深300成份股淨流出763.25億元。

本周一(11月17日)上證指數收盤於3,972.03點,較上周五收盤價上下跌了0.46%,深證成指收盤於13,202.00,較上周五收盤價下跌了0.11%。

上周A股市場調整主要受多重因素影響。從資金面看,主力資金的大規模淨流出對市場構成明顯壓力,特別是電子、電力設備、計算機等行業淨流出規模分別達482.89億元、314.20億元和247.83億元,成為拖累指數的主要力量。從板塊表現看,半導體、非金屬材料、電子化學品等科技板塊集體回調,而燃氣、醫藥商業、石油等防禦性板塊則逆勢上漲,反映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從外部環境看,美國CPI、就業數據延遲發佈加劇了市場不確定性,VIX恐慌指數大幅飆漲,引發全球科技股拋售潮,對A股市場情緒產生連帶影響。從宏觀經濟數據看,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9%,經濟呈現溫和復甦態勢,但房地產領域仍面臨挑戰,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均下降,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整。

從行業表現看,上周市場呈現明顯的結構性分化。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0個行業實現上漲,綜合、紡織服飾、醫藥生物漲幅居前,分別上漲6.99%、4.41%和3.29%。而電子、通信板塊則表現低迷,跌幅均達4.77%。證券板塊全周下跌0.79%,跑輸上證指數,板塊內僅8隻個股上漲,40隻下跌,顯示出金融板塊的疲軟態勢。互聯網電商指數逆勢上漲0.70%,主要受益於雙十一期間電商消費活躍與業態擴容,抖音電商在雙十一期間銷售額同比翻倍,展現出直播銷售模式的強勁增長。貿易指數上周表現亮眼,上漲2.37%,跑贏上證指數2.54%,廈門信達周漲幅達10.95%,蘇豪匯鴻漲5.50%,反映出內外貿易的活躍態勢。物流指數上漲1.61%,得益於雙十一期間快遞業務量創新高,單日業務量峰值達7.77億件,京東物流發布的三季度業績顯示總收入同比增長24.1%。

上周A股市場多家上市公司發佈了重要公告,涉及財務報告、業績報告、戰略併購和機構研報評級等內容。中信證券(600030.SH)發佈多項業務動態,公司已上線18位AI數字員工,以「數字分身」賦能一線業務人員,同時公司在三季度增持東北證券,成為其第三大股東,此外公司公開發行短期公司債券獲得中國證監會註冊批覆,顯示出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持續深化以及資本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東北證券(000686.SZ)獲得中信證券增持,中信證券在三季度增持東北證券,成為其第三大股東,這一舉動被市場解讀為對券商板塊及東北證券自身價值的認可,中信證券作為行業龍頭對東北證券的增持可能意味着其對證券行業中長期發展前景的看好。

國泰海通(601211.SH)在國際化業務方面取得突破,公司香港子公司在近20年中資券商中首次發行5億美元港股可交換債券,這一舉措有助於公司拓展國際融資渠道,優化債務結構,提升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同時也為中資券商國際化業務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鑑。

華泰證券(601688.SH)在資本運作方面也有新進展,公司成功完成26億元次級債券的發行,同時「21華泰Y3」將於11月18日付息,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的次級債券(第五期)品種一、二票面利率分別為2.03%及2.03%,顯示出公司在債券市場融資能力較強,資金成本控制得當。

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2025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05.64億元,同比上升1.71%;歸母淨利潤104.26億元,同比下降4.07%;扣非淨利潤101.03億元,同比上升18.73%,公司毛利率達到35.32%,負債率60.55%,截至2025年11月10日,近90天內共有34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29家,增持評級5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34.71,機構普遍認為公司基本面穩健,長期投資價值較高。

萬科A(000002.SZ)披露2025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13.88億元,同比下降26.61%;歸母淨利潤-280.16億元,同比下降56.14%;扣非淨利潤-264.86億元,同比下降83.07%,公司負債率73.51%,毛利率9.58%,儘管公司面臨業績壓力,但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東,持股1.72億股,相比上期增加1,708.68萬股,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數量較上期不變,顯示部分機構投資者對公司長期價值仍持有信心。

順豐控股(002352.SZ)發佈三季度業績報告,京東物流發佈的三季度業績顯示總收入同比增長24.1%,作為物流行業的龍頭企業,順豐控股在雙十一期間業務量實現顯著增長,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39.38億件,創歷史新高,公司同時持續推進物流網絡建設和智能化升級,助力業務效率提升。

建發股份(600153.SH)在業務拓展方面取得新進展,公司聯合其他企業成立新能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展現出公司在新興產業領域的佈局決心,同時公司在高端市場與青年剛需的差異化佈局也有助於其在房地產市場中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上周公司股價表現亮眼,漲幅達5.47%。

上周A股市場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份購回公告,顯示了公司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公布股份購回的公司包括順豐控股(002352.SZ)、伊利股份(600887.SH)、萬科A(000002.SZ)、指南針(300803.SZ)、華創雲信(600155.SH)、東興證券(601198.SH)、華安證券(600909.SH)、錦龍股份(000712.SZ)、國聯股份(603613.SH)、焦點科技(002315.SZ)、若羽臣(003010.SZ)、賽維時代(301381.SZ)、南極電商(002127.SZ)、吉宏股份(002803.SZ)、華凱易佰(300592.SZ)以及麗人麗妝(605136.SH)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