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汇:南向資金破5萬億 港股價值全面重估

分享

港股市場迎來新的里程碑。2025年11月10日,南向資金通過港股通淨買入66.54億港元,推動年內淨買入額突破1.3萬億港元,自港股通開通以來的累計淨流入規模更首次突破5萬億港元大關,創下互聯互通機制啟動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一資料標誌著內地資金對港股的配置進入新階段,為香港市場注入了強勁的流動性動力。

從今年初至11月11日,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已達13,098.17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超過60%。資金的持續流入也推動港股主要指數表現亮眼,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均超過30%,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名列前茅。

南向資金的大規模流入,不僅體現了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也正在重新塑造香港市場的資金結構和估值邏輯。

南向資金流入加速 港股通成重要管道

回顧2025年南向資金的流入路徑,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加速趨勢。從年初開始,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市場就呈現出波動上升的態勢。資料顯示,1月至4月,每月淨流入規模均保持在1,200億港元以上,其中4月達到1,666.72億港元。隨著市場調整,5月和6月流入速度略有放緩,但仍保持淨流入狀態。進入下半年,資金流入再度加速,9月淨流入規模達到1,885.18億港元,創下階段性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10月港股市場進入震盪調整階段,南向資金仍然保持了925.02億港元的淨流入規模。這種逆勢佈局的態勢,充分反映了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中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已經形成趨勢。2024年全年南向資金淨流入額為8,078.69億港元,而2025年僅前七個月就已超越這一水準,刷新了年度淨流入紀錄。

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的背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平安證券分析認為,港股相對於全球市場仍具備估值優勢,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有望推動港股估值持續修復。與此同時,國內利率下行環境使得投資者對港股市場中的科技龍頭和高股息資產產生持續配置需求。互聯互通機制的持續優化,也為資金南下提供了順暢的政策通道。

資金結構改變港股市場生態 定價權逐步提升

隨著南向資金累計規模突破5萬億港元,其對港股市場生態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招商證券國際近日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保險資金與公募基金已構成南向資金的主體力量,合計占比超過四成。其中,保險資金通過港股通持有的市值突破1.4萬億元,占港股通總規模的25%;公募基金港股持倉規模達1.01萬億元,占比18%。

從投資風格來看,南向資金呈現出明顯的「啞鈴型」配置結構。招商證券分析指出,南向資金的投資風格注重基本面,強調盈利增速的品質與持續性,偏好大市值、中速增長且高ROE的公司。具體配置上,一方面聚焦科技成長板塊,另一方面青睞高股息紅利資產,形成了攻守兼備的投資組合。

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最直接的影響是其在港股市場定價權的提升。Wind資料顯示,2024年南向資金合計買賣金額約占港股市場總成交額的34.64%。今年以來,隨著南向資金在港股市場持續活躍,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相比之下,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南向資金成交占比僅在10%至20%之間。成交占比的提升意味著南向資金對港股的影響力正在增強。

持續流入的南向資金正在把港股市場從「外資主導、美元利率錨」的離岸市場,逐步改造成「內資定價、中債利率錨」的半在岸市場,由此帶來定價邏輯、流動性結構與估值體系的系統性重塑。這種轉變不僅改善了港股的流動性環境,也使得港股估值體系更多反映內地投資者的預期。

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 科技板塊成焦點

儘管港股市場今年以來已經實現可觀漲幅,但從全球視角看,其估值仍然具備吸引力。這也是驅使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的關鍵因素。W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初,恒生指數的PE和PB分別為11.87倍和1.23倍,恒生科技指數的PE和PB分別為22.69倍和3.30倍。與納斯達克指數超過40倍的PE和超過7倍的PB相比,港股市場的估值優勢依然明顯。

在南向資金的佈局方向上,科技板塊成為重點關注領域。資料顯示,截至11月10日,南向資金對資訊技術行業的持倉市值已達到13,100.89億港元,僅次於金融行業;對通訊服務行業的持倉市值也超過5,000億港元。這一配置趨勢反映了投資者對港股科技板塊成長潛力的認可。

從具體個股看,南向資金持有聯想集團(00992)的股票數量從年初的6.09億股增至9.239億股,淨增持數量達3.149億股;持股市值已達100.24億港元。除聯想集團外,騰訊控股(00700)、阿里巴巴-W(09988)、中芯國際(00981)、小米集團-W(01810)和美團-W(03690)等科技股也位居南向資金持倉市值前列。

華泰證券與中金公司等機構在港股投資建議中,均看好科技板塊的未來表現。華泰證券從低估值大市值、盈利能力突出等維度篩選的「真價值」投資標的中,包含了聯想集團(00992)、海爾智家(06690)、中國移動(00941)等科技屬性股票。中金公司的港股產業趨勢組合更是以科技股為主,包括騰訊(00700)、阿里(09988)、小米(01810)、中芯國際(00981)、百度(09888)、華虹半導體(01347)等。

展望未來,招商證券預計至明年年底,南向長線資金仍有1.54萬億港元的新增空間,未來五年合計可帶來約11萬億港元的增量。這些長線資金的持續流入,不僅從流動性層面改善市場結構,更從估值體系層面推動港股向基本面驅動轉型。隨著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和優質資產供給增加,南向資金對港股的定價權將進一步提升,為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突破5萬億港元,是港股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香港市場與內地資本的連接更加緊密,港股的投資邏輯和市場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