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港交所未來3年戰略變化

分享

作者: Eddie

港交所未來3年戰略變化

三月了,香港上市公司陸陸續續都要公布自己的成績單。而筆者反復提及的港交所(00388),業績也很亮眼——除了各個收益指標都增長20%以上,財務業績屢破記錄,2016至2018年的戰略目標也基本實現。話說,回想10年前,李小加這位港交所第一位內地背景的CEO上台,開始了「互聯互通」的大計,真正是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定下來的大格局。過去3年是打通香港和內地的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交易;而根據港交所隨同業績一起宣布的未來3年戰略規劃,港交所將著眼作國際金融市場和中國金融市場的橋樑,或者用李氏的話說就是「場」,包括進一步擴大滬深港通的「貨」,比如加入ETF、新股通、增加南向債券通等,吸引更多「錢」——在香港推出A股期貨,探討港股通下股票借貸及北向通下的沽空機制,以及進一步提升「場」的容量和效率,包括促進在岸人民幣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IPO制度、吸引全球和地區大型企業來港IPO或是第二上市、與LME之間建立商品交易「倫港通」等等——「全面打造一個國際領先的亞洲時區交易所」。

明眼人也看到,在這個計劃下,香港的作用完全依託於「一國兩制」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對外封閉。雖然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美國步步緊逼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筆者預計這扇門也不是這麼容易打開。然而居安須思危。李氏的答案是「互聯互通就像是一所大學,不斷會有『大學生』畢業成為『研究生』,但同時也有源源不斷的『中學生』會成長為『大學生』。儘管中國資本市場會越來越開放,但不同市場的交易制度和文化的巨大差異將長期存在,只要互聯互通能夠不斷豐富產品種類和提升客戶體驗,這所大學就能不斷吐故納新、永遠充滿朝氣和活力。」金融市場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是香港的支柱產業,如果只是作為一所「大學」,是否能夠支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