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鑫:看看鄰居的上市制度

分享

作者:黃文鑫(筆名:白賴仁),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主力研究半新股及財技股,破解莊家大布局,從而賺錢供樓順便贏成功感。

看看鄰居的上市制度

股票大升大跌直接影響到新股集資的氣氛,現在先放眼世界,看看其他地方的上市制度。

新加坡的IPO: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新交所」)目前有2個主要的交易板,即第一股市(Mainboard)及自動報價股市 (The Stock Exchange of Singapore Dealing and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or SESDAQ)。自動報價股市的成立宗旨是要提供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到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一個渠道,自動報價股市成立之初,只開放給新加坡註冊公司申請上市。自1997年3月起,新交所進一步將它放給外國公司。所以,現在不論是新加坡本地公司或外國公司都可以申請在第一股市或自動報價股市上市。

新交所採用國際標準的披露標準和公司治理政策,為本地和海外投資者提供管理良好的投資環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加坡證券市場已經成為亞洲主要的證券市場。

新加坡上市優勢

申請新加坡上市相對時間較短,成功率更高。一些中國公司到新加坡上市由於上市程序相對簡單,準備時間較短,符合條件的擬上市公司一般都能在1年內實現掛牌交易。這非常有利於企業及時把握國際證券市場上的商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融資計劃,為公司進一步發展獲得必要的資金。此外,上市準備時間的縮短也有利於擬上市企業控制到境外上市的成本。

境外上市後再融資的靈活性強,難度低。目前,在新加坡證券市場,相當一批中國公司通過增發或配股獲得的融資額,已經大大超過企業進行首次公開發行獲得的融資額。

稅收優惠:新加坡的稅收和外匯制度,不遜於Bermuda和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因此股份公司可直接設於新加坡,這減少了上市環節,節約了上市費用。如新加坡的稅收政策規定「不盈利,不交稅,不審計報表」。

新加坡上市的局限

新加坡證券市場的劣勢也是很明顯的,相比美國而言,新加坡證券市場的規模要小得多,企業在新加坡上市可能募集到得資金也就很有限。另外,新加坡市場的市盈率、換手率等重要指標都比美國要低,這也讓新加坡的競爭力大打折扣。報告指出,2018年集資在7.3億美元中,主板上籌集了5.6億美元,而凱利板(Catalist)籌集了1.7億美元,可見集資能力上有點不足。

適合在新加坡上市的企業

適合在新加坡上市的企業應該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這些企業一般不希望等待審核,也不希望支付過高的上市費用。

展望未來,報告指出,新交所將繼續採取其他幾項舉措,以維持其在該地區的競爭地位,並提高其交易所的吸引力,其中可能包括降低某些上市公司的合規成本,引入規則通過合作和SGX Fast Track計劃的啟動,支持上市公司具有雙重股權結構,並簡化新交所上市公司與股東之間的溝通。

【筆者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