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靜瑤:為什麼散戶跟大行報告追揸沽  往往凶多吉少?

分享

作者: 阮靜瑤—茂宸證券經紀業務部助理副總裁,主要負責中國、香港及美國股票、期貨以及結構性產品業務發展,曾任職大型金融機構投資銀行業務經理,熟悉投資分析和海內外資本市場運作。

為什麼散戶跟大行報告追揸沽  往往凶多吉少?

大行報告如雨後春筍,財經媒體熱衷發布多間大行報告的觀點。這些報告中,往往包含「跑贏大市」﹑「買入」﹑「持有」﹑「沽出」等評級字眼及目標價。不過你懂的,若你完全依照這些報告操作,長線下來你的投資表現,很可能凶多吉少。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分析員的立場。他們主要服務對象是的公司和客戶,而不是散戶。為什麼散戶獲得分析報告的時間通常會相對滯後?主要因為每當大行完成一份新鮮出爐的報告,往往會率先通知他們大客戶,然後再通知次一級的客戶,最後才通過財經媒體傳達至普羅大眾。大客戶在期間可能已經率先作出投資決定,待一般市民接觸到這些報告時,股票價格往往早已反映。另一方面,分析員給出的目標價,包含了很多假設因素,其財務模型部分參數,若與實際情況有偏差,計算出的合理估值,可能會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不過,筆者仍然認為部分大行報告仍具參考價值。因為有些資深和優秀的分析員,進行了多次實地參考察,擁有長期研究個別產業的知識和經驗,也有龐大的研究資源,獲得一般散戶難以得到的資訊。我們閱讀大行報告的正確方法,並不是把重點放在目標價,更不是「買入」或「沽出」等字面意思。我們應該是把重點放在分析員針對產業的基本面的講述實際狀况,以及他給出目標價背後的理由,把分析員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從而加強自己的投資功力。

【筆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