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科暗戰:冠狀幣 有破壞無建設

分享

B 12/ BCI/ 評論/ 財科暗戰

#冠狀幣 有破壞無建設

疫情肆虐,全球各地都陷入一片恐慌,聞「冠狀」色變,偏偏一個多月前,有團隊推出「冠狀幣」(CoronaCoin)這一款基於以太坊ERC-20發行的代幣。

冠狀幣的發行總數量為7,604,953,650(約76億),正好等於全球人口數量——之所以有這個設定,在於發行團隊會於每48小時銷毀一次代幣,而銷毀數量,則是新增的疫症死亡人數。換言之,死亡數字一直上升,冠狀幣的數量就會隨之減少,因疫症而受苦的人越多,冠狀幣的稀缺性就越來越高。

該幣一面世,隨即在幣圈引來兩極反應:有人認為此幣能以區塊鏈技術記錄疫情數字,加上團隊會每月捐出百分之二十的冠狀幣予紅十字會抗疫,予以正評;但亦有人狠批此舉不道德,是建基於患者痛苦之上的「人血饅頭」。而在一片爭議聲之下,冠狀幣似乎亦難以站穩陣腳,官方網站一再消失,此幣相信亦只會是曇花一現。

#疫情撈快錢 黑心事

對於冠狀幣,我認為只是一件借社會大事而撈一筆快錢的黑心事。該團隊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感染、死亡數字與代幣總數掛鈎,營造出一種幣價會隨着數量逐步遞減、物以罕為貴的想像價值。至於記錄疫情一說,雖然看似合理,但其實單單應用區塊鏈技術不能篡改的特性已能做到,發幣根本是多此一舉。而捐贈紅十字會一說,亦彷彿只是贖罪券,即使沒有冠狀幣,一樣可以捐錢或其他加密貨幣。再者,若以金錢擁有的三大用處,即計價、儲蓄、交易來看,冠狀幣無一符合,再次證明此幣只屬炒作,並無任何價值。

因應疫情爆發而誕生的冠狀幣大受批評,不過,若然真要細數這種因應社會事件而誕生,藉以在短時間內集資的區塊鏈應用或代幣,冠狀幣不是第一個,亦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只是因為當中涉及的並非法幣,監管機構除了譴責、提醒外,也難以再有任何具體行動,令這些近乎騙案的集資事件能一再重演,屢見不鮮。

#加密貨幣 價值此中尋

然而,要衡量一款加密貨幣的價值,亦不是全無辦法:只要投資者在行動前能靜心分析,思考一下在沒有發幣而單純應用區塊鏈科技的情況下,事情是否可以運作,若然運作如常,就足以證明該幣只是毫無存在價值的空氣幣,應避之則吉。至於冠狀幣的唯一價值,相信就是助長了一群人在這場大災難中賺了一筆黑心錢,令對幣市有興趣、但又認識不深的投資者蒙受損失,同時也令本來已被污名化的加密貨幣再加上一重陰影,真正有破壞,無建設。

那麼,這套衡量加密貨幣價值的準則是否適用於其他幣種?我們下次再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