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大商機:基因技術

分享

A 6 7
#生物科技大商機:基因技術

生物科技界近日大放異彩,因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正正是基因技術,由於新技術有助治療癌病和遺傳性疾病,商業用途惹起市場巨大憧憬。有專業評論形容,生物科技業奇貨可居,預期在有企業在2021年開始,因相關產品正式商業化而生意大增。
———————
投資生物科技的活動方興未艾,當中包括了上市公司與初創企業。《成報財經》港滬深策局專欄作家 James Wong表示,生物科技板塊已處培育期,預期在2021年起,部份企業因產品正式商業化而加速提升營業額,相信分析師、投資者和基金等,將會形成又一個業界「生態圈」,帶動生物科技投資動力再上層樓。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從事生物科技的新股屢次成為市場焦點。由2020年初至今,共有六間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的股份(B股)掛牌。隨着落實「互聯互通」及「跨境理財通」等政策,生物科技作為新經濟元素,將大有作為。

#香港夠前衛 率先試

生物科技可應用創新醫療,這個龐大市場已受各方關注。而香港可謂其中先行者,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許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培育生物科技投資生態圈。

除上市層面外,James Wong亦強調多間內地新經濟巨企,均已在年內加快投資於生物科技範疇。最近市場有消息指,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已經創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準備計劃在未來 3 年尋求 20 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融資,主要用於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藥物及用於診癥應用。

另外,在今年6月期間,英國《天空新聞》亦報道,騰訊(0700)正和基金公司景順洽商,收購對方持有的英國基因排序公司Oxford Nanopore之11%股權。目標是讓公司立足「第四代DNA排序技術」(The Fourth 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以Biomembrane為數據收集基底,研發及銷售全球唯一的便攜式、實時DNA/RNA測序儀。

由此可知,不少知名企業正增加投資於生物科技,而大多數項目的仍處初期階段。James Wong表示只要用心發掘,相關市場機會仍多。

#GENVIDA 後起之秀

與Oxford Nanopore處同一技術領域,位處香港科技園的初創企業GENVIDA,便是同樣主攻「第4代DNA排序技術」的公司。同樣作為FM Strategy Group創始成員的James Wong提到,其兩年前參與了公司融資顧問工作,最終協助GENVIDA獲本地名牌初創基金投資約千萬港元,完成首輪天使投資。
他指上述項目獲得市場認同,主因公司擁有以半導體為基材執行「第四代DNA排序技術」的國際專利,循物理學上相對能生成較穩定的「Single DNA」電流訊號,更有利於日後便攜測序儀的數據收集精準度。
——————————-

#基因剪刀 技驚四座

2020年10月7日,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得出結果,最終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脫穎而出。
瑞典皇家科學院有此決定,主要是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領域的重大突破。她們在發明及使用「基因剪刀」(Genetic Scissors) 的研究工作上,為在人體以及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依托此精準基因技術,有望催生創新性癌癥療法,亦可望有效治療遺傳性疾病。
於2012年發表的研究中,Doudna和Charpentier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亦即「基因剪刀」) ,為分子生命科學帶來徹底改變。與以往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相比,「基因剪刀」非常易於使用,讓研究人員精準切割DNA,方便對特定基因組位點實現刪除、修覆和替換等等功能。

#新技術 細胞起死回生

在此之前,要改變細胞、植物或生物體中的基因是一項非常耗時,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當使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研究人員可以在他們想要的任何功能性基因組進行切割,再繼而利用細胞的天然系統對DNA進行修覆。·透過瞭解不同基因間的相互作用,此精準切割及修覆工作如同為基因實現功能重塑,為生命科學帶來劃時代的突破。

在醫學上,「基因剪刀」正為癌癥的新免疫療法作出貢獻,尤其在治療遺傳性疾病方面。另研究人員已在進行修覆大腦和肌肉等大型器官中基因的方法,在動物實驗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基因剪刀」可助,治療毀滅性遺傳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等。

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鋰電池的三位發明者,隨後鋰電池板塊迎來一波炒作。此次諾貝爾化學獎嘉許基因編輯領域,基因測序等企業或可望一躍龍門、升價十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