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 敢教日月換新天

分享

B 10/ BCI/ 應用技術/ 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

#數字貨幣 敢教日月換新天

早在2019年10月,在上海一場高端金融峰會上,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放出訊號:中國央行極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此番言論落地後,即時掀起了強烈的水花。為何中國對推行央行數字貨幣的態度,會有如此堅決態度?這要回顧到有關單位早期的不斷探究。

早在2016年,隨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普及全球,中國成為全球加密貨幣愛好者青睞的國家。據資料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80%的區塊鏈貨幣交易以人民幣進行,中國內地「礦工」水準也卓然領先於世界。然而對於不斷高漲的加密貨幣熱潮,監管部門卻暗自敲響了警鐘。如何進行有效監管,防範不必要的道德風險以及操作風險,這是懸在監管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加密貨幣的發展前景也在如火如荼的當下進程中,變得懸而未決。

2017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禁止在中國內地進行數字貨幣融資,並要求已融資的資金必須退還給初始投資者。此外,為了降低金融風險,中國政府繼續加強整頓力度,由區塊鏈技術支援的跨境資金流動也即刻戛然而止。數位貨幣的發展面臨着嚴酷的寒冬挑戰。

那麼數字貨幣在中國是否便結束了?答案為否。中國央行隨後拋出了另外的想像空間,強勢推出央行數位貨幣。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不同,作為主權貨幣,央行數位貨幣由央行直接信用背書,交易過程中不存在可能發生道德風險。與協力廠商支付平台不同,央行數位貨幣屬於M0範疇,通俗理解也就是可以直接在手裏用到的錢,只不過使用形態由紙幣硬幣變成了數位貨幣。

#新冠疫情 推波助瀾

M0水準越高,這代表着一個國家公民手裏的現金越多,資金變現難度降低,流動性也隨之增強。這便意味着更具有安全感的消費生活,人們可以隨時拿出現金進行購買,也同步提升了整個國家的購買力。中國央行推出主權貨幣的數字形態,也被視作貨幣在金融與科技融合的大環境下,發展的大勢所趨。

放眼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是如何發展的?筆者有觀察到今年年初,瑞典央行便開始測試電子克朗,開啟了全球央行數位貨幣的步伐,隨後有更多的國家在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上,也取得了較為實質的發展,其中包括沙特、泰國和瑞典等國家。

今年新冠病毒疫情降低了全球人流活動,但卻推動了數位形態的滲透,電子商務以及數位貨幣的發展,加速了數位經濟的升級。未來主權加密貨幣的發展是否能帶來更智慧、可靠的金融體系?筆者認為,未來可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