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大灣區 利復甦

分享

P 4/ 施政報告+大灣區

#加快融入大灣區 利復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明言,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市民恢復信心,是新輪《施政報告》的首要目的。在她在剛發表的共10章、約3.2萬字《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兩百多項建議,其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措施更獨立成文,反映2021年香港經濟復甦之路,跟大灣區11個城市息息相關,秤不離鉈。

———————-

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大灣區合作項目,包括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不設配額。在屯門─赤鱲角隧道開通後,推動經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出入廣東省。政府亦會與內地研究,在位於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釋放香港口岸逾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

融入大灣區發展方面,包括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投資入股珠海機場,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落馬洲河套區,同時支持多間本港大學在大灣區辦學計劃。

#北上工作  政府資助

至於政府在2019年3月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新輪《施政報告》指在疫情穩定及恢復跨境旅遊後,預留1億元資助約200間青年初創企業,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服務,又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港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400個是創科職位,每月薪金至少2.6萬元,當中1.8萬元由政府資助,為期18個月,在香港與大灣區工作時間各佔一半。

另外經廣東省審批,先行落實在港大深圳醫院試行,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本港公立醫院醫療儀器,又會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

特區政府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是期望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明言:「香港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而中央在『一國兩制』下對香港一貫支持,可以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這些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將有利於香港提出和落實在各範疇的具體措施。」

香港加快融入大灣區,以順利走上經濟復甦之路,市場對此多持正面態度。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雷鼎鳴表示, 十分贊成「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他說阻礙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的一個原因,是那裏的起薪點不及香港,但別人機會多、升級快、前途無限,有了這補貼,可鼓勵更多人到大灣區。雷鼎鳴補充,大灣區的發展是香港的機遇,年輕人早點明白是重要的,因此要鼓勵年輕人離開自己的舒適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