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大宗商品價格或存炒作嫌疑

分享

工商專業新經濟

大宗商品價格或存炒作嫌疑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飆升,有關大宗商品進入「超級周期」的觀點引發廣泛關注,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也加劇了人們對通脹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的擔憂。在美國CPI大漲5%並創下12年新高後,由於投資者擔心通脹上行會引發美聯儲政策轉向,部分大宗商品已經在醞釀下跌。但是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放緩或下跌,並不意味著CPI或PPI資料飆升是一個錯誤信號,畢竟在經濟復甦背景下仍有許多領域存在供應短缺或需求旺盛現象,並使相關商品價格攀升。

面對此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業內人士表示,宏觀因素是推動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同時也存在投機炒作成分,專家建議短期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長期要拿到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國家發改委表示,近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全球通脹升溫,是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供需關係短期調整、流動性寬裕,以及投機炒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具有修復性和階段性特徵。供求缺口仍存在,供給端增長的速度暫緩,因為印度、智利等國家仍深陷疫情危機無法滿足中美為代表的大國經濟體的需求。再加之美元寬鬆貨幣財政刺激計畫,很多大宗商品價格以美元定價,美元超發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為我國帶來輸入性通脹。

供給、需求、金融這三大屬性決定了大宗商品的價格。目前大宗商品現貨比期貨價格高很多,這是一種貼水現象,說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供需不匹配造成的,但這並不代表將來不會有金融化因素。最近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期貨的政策措施,大宗商品價格立馬下跌,由此看出,除了供需因素外,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事實上含有一定的投機成分。

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工作座談會,切實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同時,要進一步瞭解相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摸排違法違規漲價線索,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規範價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價格司、價格認證中心、價格監測中心、價格成本調查中心相關人員參加了座談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