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投資 :大得不能倒

分享

大得不能倒
近期華爾街投行經理茶餘飯後跑不掉談一下中國經濟前景,當地連碧桂園等龍頭發展商都落於要拖數一步,恆大更於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預計其爛尾樓高達七十二萬戶,以一人一戶計還多於整個沙田區的人口,這一爛尾足以粉碎不少家庭。
事實上中國經濟早就積聚不少問題,炸藥早早埋下,一點火光就能燃燒起來。房地產背負國內經濟足足五分一,影響覆蓋上下遊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行業,救樓市自然成了今天中央最迫切的任務。
房產份量如此重全因一個字,鬆。內地政策對樓市向來友善,買賣易按揭易,多方面鼓勵各界買樓買地,賣地按地更成了地方政府的提款機,多年來積下了高達103兆人民幣的債務。
話說回頭,除了房產財政不穩,中國經濟還有甚麼自身問題?談就業,老的做不來,年輕的不願工作。青年失業率好比被熱炒的期權,攀升速度各大投資經理望塵莫及,再者國統局採用的是中國特色計算法,每星期工作一小時已被計算在內,可見失業問題遠超非數字上所能表達的。
更重要的是「信政府,不怕」這一套已不復用。經歷防疫、白紙、河北水災等重大事件,加上資訊流通,負面消息無從遮蔽,人民開始沒信心中央能撐住經濟,即使有錢也寧願作儲蓄而不消費更諻論投資。既沒信心又沒工作收入,消費意欲自然更低,內需疲弱連帶拖低物價,構成「日本化」風險,最壞的情況是陷入通縮的惡性循環。
對於現時擠牙膏式的推出刺激政策,人民明顯不收貨。要真的提振信心,中央難免最終要出手。這裡說的是實實在在地派錢、印錢,才可望真的救助實體經濟。再者,中國非不能而是不願出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比起普遍發達國負債少得多,證明中央政府仍有更多空間支撐經濟。
可幸的是外部需求頗為堅挺。市場或許只留意到美中貿易大減,但忽略了同時間中國對其他國家尤以南方的出口節節上升。數據最實際,中國繼續為全球出口首國,今年首四個月仍佔全球總出口約14%,與去年全年相若,可見貿易方式正轉型但未見下跌。處於經濟轉型期間,中央更需處理好經濟的內循環,出手救市近乎必然。
我們做投資有個優勢,不論經濟好與壞只要找對相應的配置便有出路,其中一環是要先學懂避免墜入投資偏見。遠的不說,就說本土偏好Home Bias已讓不少投資者蒙受無形限制。據強積金統計,全港約半資金都放於港股或恆指基金上,但港股要真正轉勢還待美息見頂,另加中國經濟乖乖的不再爆出新危機。筆者預料美國仍要捱貴息一段時間,相信港股短線維持爭持局。
回到中國,上文提到內房對中國經濟十分重要,但於股市上直接衝擊有限,比如MSCI中國指數中內房股佔比少於6%,只是整體經濟的弱態都會影響盈利前景,因此暫時中資股還屬低配。
此環境底下,簡單的可看看美債及黃金,中線將受惠於美息見頂美元轉勢。退一萬步即便美息今年真的要再加一次息才收手,美債價格的下行空間已很窄,整體中線仍利好,彭博更預測美債半年後可升逾一成。股神和首富馬斯克都同聲看好債券,並訴諸行動,巴群過去三季淨沽出股票330億美元。
最後,淺談一下最近A股減價 — 印花稅減半的影響。以救市來說,減價只是個小動作,最終不論怎便宜也須民眾有閒錢才能投資。筆者真正想討論的是,事實上處於高頻且無紙化交易的時代,交易所減稅可謂大勢所趨,免印花稅近的有新加坡、遠的有美國,偏偏本港反其道而行,兩年前竟把股票印花稅由0.1%加至0.13%,因屬雙邊徵收,總稅率達0.26%,成為全球「第三貴」的股票市場。港股若要翻身,除了處理上述問題似乎還須審視一下本地股市於全球的吸引力。

梁柏基
拓展及營運總監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負責人員牌照BBA468)
美聯財務策劃有限公司
(業務代表(經紀)牌照IA2980)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