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港股熊心態揮之不去

分享

年底港股熊心態揮之不去

11月環球股市普遍反彈,主要受惠於憧憬美國利率見頂、美債息及美元急速回落。然而,恆指卻逆市下跌0.4%,弱勢更延至12月開局,亦不斷下破年內低位。年初至今,恆指已累跌16%,就算12月最終可以回升,最終也難逃連續四年下跌的命運。若以過去五年最高位31200計,至今已跌約五成。若以熊市調整的時間計,相信是歷年之冠。毫無疑問,港股充斥著熊市心態。

熊市心態有多方面,首先是對經濟前景欠信心。今年是疫後復甦之年,以其他成熟市場的復常經驗,經濟反彈動力較佳。不過中港的情形顯然不同,復常的經濟反彈只能維持一季,這令市場疑惑。惟平心而論,中港屬最後復常的經濟體,卻碰上其他經濟體今年經濟普遍放緩,在外部需求不足下,加深中港出口、轉口的弱勢表現,這是導致經濟復甦弱於預期的原因之一,也是態心態建立的基礎。

其次,是對好消息冷淡,對負面消息放大的市場反應,這是典型的熊心態。今年11月科網股發布三季度業績,其實主要科網股的季績都較預期好,但個別公司卻公布一些負面消息,如阿里暫停雲業務的分拆、美團預告餐飲外賣收入放緩、以及藥明生物預料毛利率與收入增速於今年全年與明年上半年面臨挑戰等,這些負面消息一出,重磅藍籌股單日跌幅竟可高達10-25%,負面消息被放大可見一班。由此可知,投資者心態相當脆弱,而這樣的跌勢也蔓延至其他如港交所、友邦都出現急挫及連跌的走勢。

再者,在態心態下,將失去對前景的憧憬及想像。這一年,特別是三季度尾,內地已密集出台不同的財政、貨幣政策去穩增長。雖然今年經濟增長5%應可達標,但市場仍是對此很冷淡。房地產市場方面,股、債及銀行融資等恢復內房資金鏈的措施也持續出台,融創也順完成境外債務重組,起了很好的市場化解決債務危機的示範。可惜,資金鏈紓緩,惟購房需求萎縮,市場看法是絕大份民營房企都有流動性危機,難以存活。行業處於惡性循環,拖經濟後退明顯,令投資、消費無法動起來,遂令市場失去憧憬的慾望,這是市場對經濟略有改善,也無動於衷的根本原因。

穆迪一次過調低中國、香港的評級展望至負面,雖然對發債成本未必有直接影響,但同樣增強市場對中港經濟負面的印象。傳統上股市有所謂聖誕升市,但今年恐怕難以如願,態市心態普遍將抑制股市反彈的動能,而中港股市是今年大弱勢的市場,基金經理在年底粉飾上,多會是留強棄弱,因此加劇近期的跌勢。歷史上,股市中的熊心態必會過去,當新的催化因素重臨,投資者屆時將重新偏好正面消息、建立憧憬與想像空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