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投資:向富豪取經學理財

分享

向富豪取經學理財

上月一名富豪投保了價值破天荒的人壽保險,打破健力士紀錄,保額高達廿億港元。作為比較,打工仔一般出身後首張壽險普遍以一二百萬保額作為基本保障,即是說的二十億幾乎相等於逾千張入門保單。

沒錯,保險的主要功能是當受保人需要一筆突然的大額開支時,向他伸出援手減輕其負擔。現代化的保險同時具備儲蓄及長線投資的價值,亦可產生回報。這兩大功能對普羅大眾而言至關重要,不過故事當中,出手廿億的畢竟是個超級富豪,言則投資工具大有選擇,臨時開支對他亦不痛不癢,那麼購買天價保險看來似乎不甚化算,甚至有人會認為有錢人根本無保險的需求。這說法成立與否先擱開不談,對廣大讀者來說,這個案貎似茶餘飯後惟實際上絕對不失啟發性,筆者相信普羅大眾均可借鑑一番。

富豪買保險目的更長遠

皆因保險於這裡扮演的角色是傳富後代這一環。富豪級人馬們通常早於年輕時,便已著手規劃當中細節,因此更樂於發掘各式各類的資產管理工具。特別是華人很多時較為忌諱談論生死,人壽保險正好提供一個相對簡易的傳承方法。再進一步,不少富豪亦會關心後代如何處理其畢生累積的財產,因而除保險外更會成立信託,針對對象、時間、指定條件等著墨,以便準確地舖排財產傳至他人手上後被用得其所,逹致真正的傳富。

讀者朋友們以及筆者在內或多或少都偏向待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抑或年紀漸長時才起始正視資產傳承的問題。不過,近年移民潮後,筆者相信大家身邊總該不乏已移居或正計劃移居者,倘有這類朋友不妨細心一讀,從富豪身上袋個數招傍身。

移民更要靈活管理 免受稅制法規所困

上周英國財相發表最新一份預算案,2025年4月起廢除「原居地非英國的居民可獲免徵海外收入稅」一制,移英者首4年居留期仍可享豁免,但其後便和所有英國居民看齊。換言之,最快2029年財年起便會實行全球徵稅,意味著已移英3年者或只餘一年時間整理留港資產。

雖然身家豐厚程度有別,但富豪們和英國改稅制所牽涉的朋友們一樣,自身或家庭成員當中,或因遷居、工作、讀書的關係而持有雙重或多重國藉。考慮到這一點,家族的投資及資產或會散落於不同國家,當中涉及的稅制和法規更多更繁複。

稅務方面,多重課稅、增值稅、遺產稅、贈予稅等等都會大減財產的流動性,為避免出售或轉讓時資產價值被大打折扣,很多時資產會變相被鎖死。移居港人習慣了享受寛鬆稅制,於處理個人財政恐怕會不小心忽略了稅務這一環。

法規方面可產生的潛在難題更多,不同地區對於傳承的規限都有分別,簡單如遺囑的解讀和合法性、以至強制繼承權、年幼繼承人、婚姻財權、跨境繼承等各方面的限制都可讓本來傳承的心意變得需時且繁瑣,甚或破壞家庭和諧。

有鑑於此,不論資產多寡,謹慎選擇傳承工具並提早作出規劃均為上策,相對於公營機構所需的程序和要花費的時間,富豪會選擇以保險形式作傳承方式,主因通常是其步驟較簡單,處理上手續亦會較為直接。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財務自由」,有趣的是原來某角度來看,身家越豐厚朋友們反倒所受的限制似乎更多,因此他們更傾向不斷改善理財方法,不妨多多借鑑他們的資產管理心法。

時刻留意市場走向背後成因

要達至真正的財務自由,不但要關心環球金融市場的變化,亦要分析箇中原因,了解芸芸資產的走勢基礎,才可學懂怎樣安排合時合適的配置。

淺談一下大市近日概況,有趣的是屬風險資產的美股及屬投機品的虛擬貨幣,和屬避險資產的黃金齊齊破頂,不妨花點心思逐一拆局。美股增長在於強勁的基本面,同時隨大選及減息臨近而增強地域多元化的需求,帶領資金流入亞洲新興市場承托日韓印越等股市,看好亞股中長線升浪的投資者可於這裡找找優質的入市機會。

投機炒風於幣圈更顯熱烈,除了因為今年各國的證券監管機構開始對虛擬資產及加密貨幣放寛限制,更批准相關的金融產品及ETF於公開市場交易,這些轉變大大增加了加密貨幣的投資需求及流通性,美國總統選戰亦引來特朗普出言支持,進一步惹來大量資金湧入加密市場。

股市和虛幣的氣氛如此熱切,意味著金價屢創新高難以歸因於其傳統的避險功能,黃金的長期趨勢終究離不開美元看貶的前景,短線的炒賣氣氛則更大機會是因趨勢投資者陸續入場。

歸根究底,各類資產今年最大的推升力都於某程度上源於聯儲局減息預期,基於通脹和經濟狀況對息口的影響仍未有定案,這數天聯儲局開會能否提供新資訊將至為重要。現時大市明顯傾向找減息的元素,相信儲局只要輕輕放鴿大市就不難繼續借勢入局尋頂。

康喬, CFA

投資與策略研究主管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持牌代表牌照BTY538)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 (1) 在文章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及 (2)在文章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