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瑤綠色(01397)於2024年錄得收入26.03億元,按年增長11.8%,全年純利則按年增加14.3%至5,385.6萬元。集團為香港環境服務供應商,旗下提供四大服務:清潔、廢物處理及回收、園藝,以及蟲害管理服務,分別貢獻集團期內總收入約80%、11%、6%及3%,而核心的清潔業務收入於去年升逾14%。
集團旗下客戶主要為香港政府(佔收入約75%)、半官方機構(佔約12%)、以及私營事業(佔約12%)等大機構,由於服務合約主要按期收費,故收入結構相對穩定。截至去年底止,集團現存未完成合約總額約38.88億元,當中約22.89億元將於今年底前確認,而約11.55億元及4.44億元則將於2026及2027年或之後確認,換句話說,集團已穩保今年可錄得去年收入的88%,憧憬今年香港有更多新發展項目落成,將提供簽定更多公私營機構生活服務新合約的機會,亦由於合約將按序變現成收入,將提供穩定現金流及收入,集團營運模式極為穩健。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公佈,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9萬,未來3、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亦接近11萬個,加上政府積極部署開發北部都會區及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等新地域,單計前者已預計新增50萬個單位、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將產生大量城巿生活公共配套服務需求,目前碧瑤綠色於食環署街道清潔服務市場排名第一,覆蓋7大區約280萬人口,相信上述巿區發展將為碧瑤綠色帶來重大商機。
於今年1月中旬,碧瑤綠色公布就潛在收購一間香港物業管理公司訂立意向書,計劃斥現金1.35億元提出收購全部股權,現處進行磋商階段。目標公司的物業管理,可算於其產業鏈的上游,若達成交易將可圓滿集團業務覆蓋,與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將由上而下貫通整個產業鏈,日後更可於服務中提供交叉銷售,提升現有業務盈收增長。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坊間稱「垃圾徵費」)計劃已遭暫緩,但於港府提倡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下,相信將推行更多廢物管理及回收政策,而塑膠飲料容器和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亦將推行,將成為進一步帶動集團盈收增長的契機。碧瑤綠色預期巿盈率僅約4.6倍,預期息率近7厘、派息比率多年維持於三成水平,於近年香港經濟反覆偏軟下,集團收入仍連年增長,已遠勝不少本港企業,值考慮於0.6元水平收集,作中、長線耐心持有。
國投證券分析員張嘉奇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