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加密貨幣與黃金市場皆迎來重要變局,焦點莫過於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的長達39頁報告,首次從官方角度系統性地認可比特幣在全球經濟壓力期間的實際使用價值。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於週五重返10萬美元關口,再次迫近歷史新高;黃金則在美國即將公布CPI與鮑威爾講話前維持震盪,市場處於關鍵轉折點。本專欄將聚焦BIS報告帶來的深遠意義,並回顧本週幾項重大事件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一、BIS 正式認可:比特幣在金融壓力期間「實用」
國際清算銀行(BIS)於5月9日發表名為《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Economic Use of Cryptocurrencies》的研究報告,指出比特幣在通脹高漲、匯率波動、或資本管制情況下,特別受到小額轉帳與跨境匯款使用者青睞。
報告整理了來自28個國家、數百萬筆交易數據,發現:
比特幣使用量與經濟壓力有高度正相關,在實施資本管制、匯價劇貶或高通脹國家(如阿根廷、尼日利亞)明顯激增;
個人P2P小額轉帳為主流用途,顯示其「避險工具」定位逐漸獲得市場認同;
即使價格高波動,用戶仍願短期持幣以完成經濟交易,此與傳統「只為炒賣」的觀點不同;
BIS 並未將其定位為全球儲備貨幣,但承認其對「支付系統」結構的挑戰性。
這份報告不同於過去將加密貨幣視為高風險的立場,而是首度由國際權威機構承認其在「特定經濟壓力」場景中的實用性,對比特幣乃至整體加密貨幣的政策定位將可能出現轉變。
二、比特幣突破十萬美元,標普預示進一步上調?
上週後段,比特幣價格於再度升破100,000美元,直迫歷史新高。根據《Blockcast》報導,渣打銀行將其年內比特幣價位目標調升至120,000美元,並指出「比特幣資金流將逐漸從 ETF 轉向現貨購買」。
同時,資深交易員 Arthur Hayes 亦於週內發表預測,認為比特幣在2028年前將升至100萬美元。他認為美國貨幣政策仍將放寬,而資產代幣化趨勢與地緣金融分化,將助長比特幣作為全球儲值資產的地位。
而上期我們也提到,市場近期出現大量「30萬美元BTC看漲期權」成交,雖屬遠月押注,亦反映主力資金對比特幣牛市延續具信心。
三、以太坊單日暴漲20%,四年最大升幅
比特幣之外,以太坊於本週也成為焦點。ETH 價格在5月9日單日上漲超過20%,創下四年以來最大漲幅。
此次飆升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ETF 機構擬納入以太坊質押產品,進一步提升 ETH 作為收益資產的吸引力;
市場資金轉向 ETH 等次主流幣,形成「mini-alt season」;
技術面方面,價格重上2,000美元阻力後引發大量追買。
目前 ETH 已逼近2,500美元,後市若能突破2,700重要關口,仍有挑戰前高潛力。
四、監管與司法動態:Ripple 和 Celsius 迎轉捩點
本週兩宗重大加密司法與監管進展引發市場關注:
Ripple 宣布與 SEC 達成 5,000 萬美元和解協議,雖尚待法院批准,但市場視為兩者長期訴訟的實質終結,有望釋放資本對 XRP 與 DeFi 領域的信心;
Celsius 創辦人 Mashinsky 被判刑 12 年,為歷來首宗因詐欺罪入獄的加密平台創辦人,監管機構藉此釋放「高壓執法」訊號。
儘管整體趨勢轉向正面,但合規之路仍然不平,市場短期將繼續觀察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對穩定幣與ETF監管架構的進展。
五、黃金徘徊高位,市場靜待 CPI 與聯儲表態
金價格上週徘徊於3,200美元至3,420美元之間,並未大幅突破。市場將矚目於下週即將公布的4月 CPI 數據,以及鮑威爾的最新演說。
若數據顯示通脹回落幅度不足,將影響聯儲年中降息機率,進而改變黃金與比特幣的風險定價。
黃金與比特幣在避險角色上已逐漸出現分野:前者仍屬政府與機構資產配置首選,而後者則成為民間對抗通脹與財富轉移的新工具,兩者或將在中期內形成「共振上行」的局面。
BIS承認使用價值,比特幣地位再晉升
國際清算銀行作為「各國中央銀行的央行」,其報告無疑是本週最具重量級的政策信號,意味著全球對比特幣用途的認識正從「投機資產」逐步邁向「功能性貨幣」。若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未來以此為基礎制定政策,加密市場的制度風險將進一步降低。
當前價格與資金動能皆有望繼續推高主流幣種價格,五月中下旬的行情關鍵將落在聯儲政策與美國通脹數據。投資者此刻宜持續關注監管、技術面與宏觀經濟共振的走向,靜候新一輪趨勢啟動。
比特幣牛市根據過往多次之時間計算,由減半日起計約16-18個月,這次有望能延續至今年10月份,大家要好好部署,物讓機會流失,當然也不要讓勝利沖昏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