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的各項主張,讓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各國貿易策略也在順勢調整。香港和深圳,在中國對外貿易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香港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是「超級聯絡人」,深圳的進出口去年突破4萬億大關,在內地外貿城市中排首位。因應局勢,香港經濟導報、一帶一路經濟開發與自貿區聯盟,早前舉辦主題為「危與機——港深協同應對關稅壁壘」的高端沙龍,來自港深兩地學界、商界的參會者濟濟一堂,進行思想碰撞和見解分享。
是次高端沙龍特邀深港兩地5位專家,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陳鳳翔、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貿易與開發中心主任余宗良、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深圳跨境電商協會會長王馨、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陳迪源,聚焦關稅壁壘的實戰應對策略、港深產業協同的創新路徑、跨境電商與供應鏈破局之道三大主題進行觀點分享。
陳鳳翔帶來了主題為「由關稅戰看到中國已經贏了」的演講,他回顧了中美之間貿易歷史,對於美國的貿易戰,指出中國已經從被動到自主反擊。「特朗普歸根到底是一個商人,他是用生意人的思維管理國家,在他第二次競選美國總統期間,他就已經在考慮怎麽賺錢,他在公眾面前極力維護自己的形象,但他的心並不站在國家治理的立場上。」
余宗良表示,開放已經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高頻詞,香港和深圳的現狀,就是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狀態,香港和深圳一直在加強合作,縫合邊界地帶,比如前海、河套、沙頭角、香港北部都會區及口岸經濟帶等等。
香港扮演緩衝和橋樑
劉瀾昌表示,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在中美角力之中,扮演緩衝區和橋梁的角色,而深圳則扮演鬥爭第一線,深圳擁有像華為、大疆這樣代表著新質生產力的企業,在貿易戰中大有作為。
王馨先介紹了全球電商格局,並闡述對全球關稅戰的影響、深港跨境電商的機會與挑戰、出海策略的未來演進等,認為中國平台與賣家擁有巨大的韌性,深圳跨境電商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第一,政策扶持。深圳對跨境電商實施多項優惠政策,提供稅收減免和創業支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第二,產業集群。完善的電子、制造產業鏈,企業可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實現高效協同和創新;第三,物流便捷。深圳地處華南,海陸空交通便利,眾多跨境電商物流中心,確保商品快速出口全球;第四,平台資源。深圳集聚眾多跨境電商平台,如亞馬遜、阿里巴巴等,為商家提供一站式出海解決方案。
陳迪源表示,科技創新是香港建立經濟「免疫力」、抵御外部沖擊的關鍵。為什麽是科技? 因為科技會建立韌性、創造新價值、提升效率、新經濟動力。港深需要協同應對美國貿易戰的沖擊,香港和國際聯系緊密,是眾多科技企業的研發中心,在知識產權領域和金融領域極具優勢,而深圳有著制造、市場、生態系統的優勢。
圖片說明:5位演講嘉賓獲頒「經導智庫」專家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