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輝:Trump終於使用中東牌面 美國優先令波音弱勢轉強

分享
有留意我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一直不太看好波音公司。波音公司這幾年遇到的問題,實在多不勝數:疫情影響後,航空業大受影響,飛機訂單大量減少;波音載人太空船往返國際太空站任務失敗告終,令原來只停留國際太空站8天的太空人,停留了286天才能驚險回到地球;後續波音超過30,000名員工罷工,令飛機製造過程受阻,就算工人恢復工作,波音也蒙上估計超過50億美元損失,及員工於4年內加薪38%等條款問題。
接二連三的挑戰,令波音股價一直沉底,直至Trump上任後,以美國優先政策操作,才令波音開始出現轉機。作為美國製造業其中主要一環,集引擎組裝、機艙、飛行系統、火箭研發於一身的波音公司,是美國絕對不能放棄的一個重要版塊;若果波音業務稍有差錯,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的話,世界航空業製造主導權可能會流向Airbus或其他成本更低的國家企業,所以美國必須從國家層面出手協助。
5月15日,Trump在中東訪問,其間不只與沙地阿拉伯達成高達6,000億人工智慧合作, 將在沙國開發AI基礎建設;更為波音贏得歷來最大訂單,卡塔爾航空將訂購210架波音787及777X飛機,金額將逾約1,000億美元,若果訂單能成功落地,的確終於為波音打了一支強心針,更可以為美國創造6位數以上的就業機會。
波音自2018年開始,一直沒有盈利,當時股價一直高企約350美元,甚至升至400美元以上;受疫情影響,波音股價曾跌至100美元以下;2025年5月19日波音收市報205.25美元,市值約1,548億美元;現在新訂單在即,如以2024年波音毛利4.91%計算,1,000億美元訂單可以為波音帶來約49億美元毛利。當然,此1,000億中還有其他如General Electric部分訂單,但美國政府也在出手大打商業牌,美國傳統業務公司絕對不能忽視。
筆者曾于波音太空站事件及大罷工期間,看淡波音及進行了少量沽空,幸好於Trump上台前平倉波音,猜對了美國政府協助波音的可能性,幸而賺了一點點。另外,從Trump上任後,我一直提及Tesla幻想空間大,於230美元小量購入,並剛於338美元賣出一半Tesla,後續繼續看好波音及Tesla;但因美債息口持續上升,Tesla已上升多時,暫時不會考慮加倉Tesla。
本人持有Tesla及Boeing,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