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承:比特幣破12萬 美資大行入局穩定幣 金融新格局的胎動

分享

2025年,比特幣價格如脫韁野馬,突破12萬美金大關,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美資大行積極參與穩定幣發行,這兩大金融現象相互交織,正深刻改寫着銀行業、Visa公司以及整個金融生態的未來走向。

對於銀行業而言,比特幣的暴漲與穩定幣的擴張,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比特幣價格攀升,刺激了加密貨幣相關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美資大行參與穩定幣發行,能藉此開拓新業務,如為穩定幣提供託管、清算等服務,從手續費和佣金中獲利,像摩根大通這類金融巨頭,已在探索加密貨幣領域,為客戶提供比特幣相關投資產品。另一方面,加密貨幣市場的高風險與不穩定,給銀行風險管理帶來巨大壓力。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一旦市場暴跌,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衝擊銀行資產負債表。此外,穩定幣發行若監管不當,還可能滋生洗錢、恐怖融資等非法活動,給銀行聲譽和運營帶來風險。

Visa公司作為傳統支付巨頭,也受到了這股加密貨幣浪潮的衝擊。在支付領域,穩定幣的興起為用戶提供了新選擇。若穩定幣被廣泛用於日常交易,Visa的市場份額將被分流。例如,一些新興支付平台正嘗試將穩定幣集成到支付系統中,以實現更便捷、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不過,Visa並非毫無還手之力,它可以與美資大行及穩定幣發行方合作,利用自身龐大的支付網絡和技術優勢,為穩定幣支付提供支持,從而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開發基於穩定幣的支付解決方案,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從更宏觀的金融生態視角看,比特幣價格飆升和美資大行參與穩定幣發行,帶來了深遠影響。其一,加速金融創新。比特幣的成功和穩定幣的發展,激發了金融機構探索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如比特幣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不斷湧現,豐富了投資選擇。其二,推動金融格局重塑。傳統金融與加密金融的融合加速,加密貨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正逐漸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傳統金融機構調整戰略,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其三,引發監管挑戰。比特幣和穩定幣的發展,給監管機構帶來了新課題,如何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成為全球監管者面臨的共同難題。美國等國家已開始制定相關法規,規範加密貨幣市場,但在全球範圍內,監管協調仍有待加強。

比特幣突破12萬美金和美資大行參與穩定幣發行,是金融領域的重大變革信號。它們對銀行業、Visa公司及金融生態的影響,既帶來了創新機遇,也伴隨着風險挑戰。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監管部門,都需密切關注這一趨勢,積極應對,在變革中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與可持續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