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快遞行業競爭加劇、宏觀經濟波動與消費分化的背景下,中通快遞(02057)在2024年展現出穩健的經營韌性與高效率的營運能力。面對價格戰回潮與市場動能波動,中通依靠其一貫的成本控制優勢、穩固的加盟網絡與不斷升級的自動化設施,穩居行業龍頭地位。從年報及管理層觀點來看,中通不僅實現了業績的雙位數增長,更在面對行業內卷壓力時持續升級其核心競爭力,為未來佈局高品質增長打下基礎。
2024年,中通快遞總收入人民幣410.8億元,同比增長12.1%;年度包裹量達到305億件,同比上升15.7%,市場佔有率上升至22.1%,穩居中國第一。即便在價格戰與成本上行的背景下,中通依然交出淨利潤77.6億元的成績單,按年上升29.6%,經調整後淨利潤達79.4億元。
這樣的表現充分體現出中通在盈利品質與經營效率上的優勢。毛利率提升至27.6%,經營利潤率達22.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不僅源於其成熟的「分散加盟+核心自營」模式,更是多年來對轉運中心自動化、幹線車輛自營以及數位化管理系統持續投資的成果。
競爭環境:價格戰重臨 差異化策略凸顯價值
2024年,中國快遞市場雖然總體保持增長,但整體單票收入卻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在2024年初和年末期間,行業掀起新一輪價格戰,部分企業為追求市場份額不惜壓價競爭。中通在此背景下選擇「穩中求進」的策略,即不盲目跟隨價格戰,而是透過提升服務品質與運營效率來鞏固市場份額。
事實上,中通在「以價換量」的同時,仍能保持盈利能力領先,展現了其對成本的精準控制與對加盟商網絡的高效管理。其單票成本為0.78元,較去年基本持平,顯示出其在網絡穩定性、自動化程度與規模效應方面的成熟。
中通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盈利,與其對營運基礎設施的長期投入密不可分。截至2024年底,中通擁有99個大型轉運中心,建築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其中88個已實現高度自動化,包裹處理效率持續提升。
此外,中通的自有幹線車輛數量超過11,000輛,幹線運輸幾乎全面自營,進一步降低運輸環節成本,提升服務穩定性。公司亦持續投入數位化轉型,包括路由優化、智能排線與數據驅動的客服系統,進一步減少人工依賴與錯誤率。
政策與結構升級 質量型成長成新命題
從宏觀來看,中國電商增速雖然放緩,但快遞需求仍具韌性。2024年全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1,320億件,同比增長19.4%。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加強對價格戰與惡性競爭的整治,亦使得行業進入理性發展的新階段。
消費者對快遞服務的品質要求逐漸提升,配送時效、售後體驗與增值服務成為競爭焦點。這一趨勢亦倒逼快遞企業從單一追求規模轉向強調「網絡品質」與「服務附加值」的平衡。
中通早在過去數年已逐步完成從「運營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的轉型,在網點選擇、客戶分層管理與服務標準上推行差異化策略,為其未來在高品質快遞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打下基礎。
除內地業務外,中通亦持續開拓跨境快遞與國際業務。2024年,公司透過控股浙江經緯國際快運、優化香港轉運體系、擴大東南亞合作網絡,穩步推進全球化佈局。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紅利釋放與跨境電商快速崛起,中通於海外市場的成長潛力日益凸顯。
此外,公司也在物流科技、倉配一體化、末端配送等方向進行探索。旗下「兔喜生活」作為末端服務品牌,將便利店、社區驛站與多場景結合,提升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效率與消費者體驗,逐步構建多元化物流生態。
在穩中求進中謀求轉型升級
根據公司管理層預測,2025年中國快遞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儘管價格波動與政策監管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通將繼續推進四大戰略方向:
1.強基礎:持續優化轉運中心與幹線運輸佈局,擴展自動化能力。
2.提品質:完善服務標準體系,提升用戶體驗與客戶粘性。
3.控成本:透過數據化決策、技術創新與網絡優化進一步降低單票成本。
4.促拓展:開拓國際業務與倉配增值服務,形成業務新增長點。
此外,公司將強化ESG策略,致力於低碳營運與綠色轉型。目前已有超過100個轉運中心安裝太陽能系統,新能源車投入不斷增加,配合雙碳目標,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建立制度支撐。
本文內容整理自公司的2024年度年報,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作者為美股上市新世紀儲運(NCEW.US)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