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起,坊間盛傳日本將於7月5日發生大地震,猶如2012年世界末日預言翻版,然而預言未成真,謠言隨即瓦解。雖然類似預言反覆出現,亦曾短暫動搖中港旅客信心,但隨著謠言散去,旅遊與航空業需求料將逐步回升。根據公開資料及航空業界數據,今年「災難過後」的8月,以香港為基地的國泰航空(00293)最多往返的航線包括倫敦、台北、東京、新加坡及曼谷,其中受預言傳聞影響最深的台北及東京,約佔總航班量的15%。事實上,國泰航空旗下主攻亞洲地區的香港快運,今年6月的乘客運載率按年下跌逾15個百分點,累積上半年跌幅亦達6.2個百分點,顯示預言確實帶來衝擊。隨著恐慌逐漸消退,訪日需求有望迅速釋放,國泰航空的表現亦值得加倍關注。
國泰航空自2020年起歷經數年疫情低潮,至去年才逐步重回正軌,期內錄得收入1,043.71億元,按年增長10.5%,已逼近疫情前2019年1,069.73億元的水平,顯示航空服務需求正穩步修復;去年集團錄得盈利98.88億元,按年微升1%,略高於2023年同期的97.89億元。國泰集團(包括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已於今年1月恢復至疫情前100%的航班運力,完成歷時兩年的復甦計劃。為應對市場快速反彈的需求,集團今年宣布或開通共19個新航點,覆蓋歐美、中東及港人常訪的亞洲地區等。另一方面,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三跑系統正式啟用,空域容量提升,足以應付未來更龐大的空運需求,有助以香港為基地的國泰航空進一步加強區域競爭力,為業務拓展提供更高彈性,有利於中長線收益的發展。
作為區內航空業的龍頭,國泰航空主打國際航線,最具條件緊貼全球迅速復甦的步伐。集團今年首6個月載客量按年增長27.8%,載貨量亦上升11.3%,反映香港、內地及亞洲地區的旅遊需求正在回升。集團持續拓展航線版圖,提前達成全年設下的全球100個客運航點目標,將有助把握經濟復甦所帶來的客貨運增長機遇。根據集團最新的6月營運數據,期內收入乘客公里按年增長29.3%,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3%;可用座位公里達84%,載客率升至85.6%。貨運方面,儘管美國於4月初引發新一輪全球關稅戰,為國際貿易增添不確定性,集團上月貨運量仍按年增加6.3%,收入貨運噸公里上升3%,貨物載運率達58.5%。即便面對運費下滑、包機取消等壓力,仍能維持競爭力。
全球政經局勢持續動盪、中美關稅戰打亂貨運節奏,但受惠於燃料成本回落,布蘭特期油自第二季起價格大跌,預計至明年將進一步下調,有助國泰航空抵消運費壓力,加上國際旅遊需求仍然強勁,將成為推動集團中長線增長的動力,進一步改善盈利表現。股價中線目標為14元,止蝕位設於9.7元。
國投證券分析員張嘉奇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