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风:關稅升VS就業跌 美股崩盤前夕?

分享

2025年8月1日,華爾街迎來「黑色星期五」。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542點,跌幅達1.23%;標普500指數下挫1.60%;以科技股為核心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重挫2.24%,創下四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一日之內,美國股市總市值蒸發超1萬億美元。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地震中,科技巨頭首當其衝——亞馬遜因雲業務增速放緩暴跌8.27%,Meta(META.US)、蘋果(APPL.US)、英偉達(NVDA.US)跌幅均超2%。

風暴迅速蔓延至歐洲與亞太,泛歐Stoxx 600指數單周跌幅創四月之最,香港恒生指數錄得四連跌,恒生科技指數更是遭遇七連跌。市場恐慌情緒急速升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資料顯示,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從37.7%飆升至89.8%,一場全球性股災已然爆發。

觸發這場金融海嘯的直接導火索來自雙重打擊——美國勞工部公佈的7月非農就業資料僅增加7.3萬人,遠低於預期的10萬人,且5月和6月數據被大幅下修至1.9萬和1.4萬人,失業率攀升至4.2%。幾乎同時,特朗普政府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對加拿大、巴西、印度和瑞士等國分別徵收35%、50%、25%和39%的高額關稅。據資本經濟學測算,新政將使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率從去年的2.3%飆升至18%。經濟資料的疲軟與政策不確定性的疊加,徹底擊潰了市場信心,引發資本瘋狂逃離風險資產。

從數據幻滅到信任危機

當美國勞工統計局局長因非農資料慘澹遭解職的消息傳出,市場警覺到經濟資料背後的政治干預風險。這已超越單純的經濟指標惡化,演變為對制度公信力的深度質疑。

美國國債作為傳統避險資產,此刻反而成為恐慌源頭——規模突破36.2萬億美元,占GDP的123%,利息支出躍居財政第三大負擔。4月美債收益率飆升至5%的2008年以來新高,觸發全球拋售潮。日本國債市場流動性幾近枯竭,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98年峰值,一場跨市場的信任危機席捲全球金融體系。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看似經濟博弈,實則摧毀了維繫全球貿易數十年的隱性契約。當美國對180國加征「對等關稅」、對華稅率飆至54%時,各國加速推進的「去美元化」從理論走向實踐。美元指數應聲崩跌,半小時內自100.23墜落至98.66,日內跌幅達1.38%。石油暴跌12%、黃金跌破1,800美元、比特幣腰斬的連鎖反應,印證了政策黑天鵝對資產定價基礎的顛覆。

企業端脆弱性在危機中暴露無遺。全球非金融企業債務達22.1萬億美元,其中62%為BBB評級。僅美國2025年到期公司債便達2.42萬億美元,這些在低利率環境依賴「借新還舊」模式的企業,面對再融資成本飆升300基點的壓力,違約潮一觸即發。科技巨頭財報的微妙變化成為壓垮市場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亞馬遜雖二季度營收超預期,但三季度運營利潤指引低於預期,疊加AWS業務增速被微軟和谷歌反超,投資者瞬間用腳投票。

香港:穩定幣生效反高潮?

全球風暴中的香港市場承受著獨特壓力。8月1日《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這本是構建「安全可控、創新有序」數字生態的里程碑,市場反應卻令人錯愕——耀才證券(01428)股價暴跌19%,雲鋒金融(00376)重挫16%,唯一上市加密貨幣平台OSL集團((00863)跌逾9%。

無獨有偶,創新藥板塊亦遭遇「寒流」更具象徵意義。複宏漢霖(02696)、藥明康得(02359)、君實生物(01877)集體跌超3%,直接誘因是特朗普致信輝瑞(PFE.US)、諾和諾德(NVO.US)等17家藥企,要求60天內降價否則採取「一切可用手段」。

諷刺的是,中國創新藥剛在2025年AACR和ASCO會議展示「從跟跑到引領」的突破,政策風險便再度凸顯全球產業鏈的脆弱性。國內環境同樣劇變——國家醫保局首次公開「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意味著創新藥暴利時代終結。當資本意識到政策重塑行業邏輯的威力,曾經高漲的板塊瞬間淪為拋售重災區。

港股的韌性仍在局部顯現。「反內捲」政策催生結構性機會:物流股粵運交通(03399)大漲8%,中通快遞(02057)漲超7%;紙業股因玖龍紙業(02689)60億元林漿紙項目簽約而逆勢走強。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122億港元,顯露出內地資本對港股估值優勢的認可。

風暴之眼:重構中的投資邏輯與市場新秩序

面對系統性風險,傳統資產配置邏輯正被顛覆。黃金單日暴漲2.01%突破3,416美元/盎司,美油暴跌近3%至67美元/桶,凸顯避險情緒壓倒增長預期的短期趨勢。資源品成為意外贏家——政策端「反內捲」決心驅動供給側收縮預期,雅下項目開工提振需求側邏輯,鋼鐵、玻璃玻纖、鈦白粉等板塊因國企占比高、去產能阻力小而獲資金青睞。

當效率讓位于安全,產業鏈自主可控成為比毛利率更重要的估值尺規。人工智慧產業鏈在動盪中展現驚人韌性。與2015年「互聯網+」行情相比,「人工智慧+」正引發更深層變革:其技術從消費端延伸至工業製造,形成「2T」(Things & Transportation)生態,技術突破週期雖長但重構力更強。

2023至2025年間AI代表企業漲幅已超越暴風科技等昔日互聯網牛股,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催化國產算力與應用擴散。張啟堯團隊發現,AI板塊6月修復尚未過熱,在H20晶片限制放開、Kimi新模型發佈等事件驅動下,業績披露期後的產業趨勢定價將更聚焦國產替代與效率革命。

全球貿易秩序重構的陣痛或將延續。歷史經驗表明,貿易衝突中從無真正贏家——儘管歐盟、日韓正緊急尋求關稅豁免談判,但美國銀行體系面臨的「保證金追繳潮」與私募基金流動性斷裂風險,預示金融體系承壓才剛開始。美聯儲降息概率飆升至89.8%反映政策被動轉向,卻難阻經濟慣性下滑。當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喊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辭職時,政策制定者的信用損耗可能比萬億美元市值蒸發更深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