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終端精密製造領域,藍思科技(06613)憑藉其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已成為消費電子與智能汽車市場的領導者。2024年,該公司在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及智能汽車交互系統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3.0%和20.9%,穩居行業首位。其業務範圍涵蓋智慧手機、智能汽車、穿戴裝置、人形機器人及AI眼鏡等多元領域,並與蘋果、華為、特斯拉等頂級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適應力與技術創新能力。
消費電子業務目前仍是藍思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比達82.6%,其中智慧手機與電腦類產品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0.1%。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快速擴張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契機,其超薄柔性玻璃(UTG)技術已成為行業核心供應標準,預計未來三年該領域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24%。與此同時,公司積極佈局新興業務,智能汽車業務營收佔比提升至8.5%,並與30餘家國內外車企合作,在車載電子玻璃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智慧穿戴設備及AI硬體業務同比增長高達754%,成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
藍思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垂直整合能力與平台化創新策略。從原材料研發到整機組裝,公司掌握玻璃、金屬、陶瓷等多種材料的先進製程技術,並具備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領域的跨產業應用能力。例如,其散熱模組技術已成功遷移至AI伺服器領域,而自主開發的模塊化生產線更實現了人形機器人部件與XR頭顯設備的共線生產。此外,公司與支付寶合作的「碰一碰」智能支付終端,整合NFC近場通信技術,目前已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用戶量突破一億,更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展望未來,藍思科技的成長動能將來自多個維度。短期內,折疊手機市場的滲透率提升將進一步拉動UTG玻璃的需求,優化公司毛利率結構。智能汽車業務預計於2025年進入收穫期,成為中期增長支柱。長期來看,公司在人形機器人與AI眼鏡領域的佈局已與多家頭部企業展開合作,目標打造中國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製造平台。此外,全球化產能佈局,如越南生產基地的投產,將有效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2025年第一季度,藍思科技實現營收170.63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4.29億元。儘管消費電子行業仍存在週期性波動,但高毛利的AI散熱模組(毛利率35%以上)等高端業務的成長,有望進一步改善盈利結構。
深交所於8月4日將其納入港股通名單,北水流入。整體而言,藍思科技正從傳統消費電子製造商轉型為跨領域智能製造平台,其技術積累與市場適應能力,將在AI硬件時代持續創造新的成長空間,值得關注。
筆者為證監會持有人,且未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策略,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