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承:中美關係走向 未來三個月與2026年展望

分享

在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之際,特朗普政府宣稱在關稅戰上取得重大勝利,日本、歐洲七國等多國領導人在貿易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美俄關係也在近期大幅改善,而中國即將迎來九月的閱兵禮。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係未來三個月及2026年的走向備受全球矚目。

未來三個月,中美關係在經貿領域將延續既有態勢。當前,中美已達成階段性的關稅休戰協議,雙方繼續暫停部分關稅及非關稅反制措施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這種休戰狀態大概率會維持,為雙方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貿易預期,全球資本市場也會因之保持相對平穩。不過,美國中期選舉的政治週期可能帶來變數。特朗普政府為了迎合選民,在貿易問題上或許會釋放一些強硬信號,不排除在某些行業領域製造摩擦,試探中方底線,試圖展現其在貿易談判中的主導地位。而中國在堅守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礎上,會以開放、理性的態度推動談判,尋求更具建設性的長期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再次升級。

在外交與地緣政治方面,未來三個月中美之間的博弈仍將持續。中國的九月閱兵禮將向世界展示國防實力和維護和平的決心,這可能促使美國重新評估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佈局。美國在南海、台海等問題上可能會繼續採取挑釁性行動,如增加軍艦巡航頻次、對台軍售等,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給中國製造外交壓力。但中國將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通過外交途徑表達嚴正立場,同時加強軍事部署和戰略威懾,讓美國的挑釁行為付出高昂代價。在國際組織和多邊事務中,中美之間的分歧也會有所體現,美國可能會拉攏盟友在國際規則制定、全球治理等方面孤立中國,而中國則會積極拓展外交朋友圈,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提升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

展望2026年,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將進一步凸顯。在經濟上,隨着全球產業鏈的加速重構,中美之間的貿易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局面會更加明顯。美國可能會繼續推動製造業回流,加大對高科技產業的扶持力度,試圖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而中國則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自身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同時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海外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雙方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貿易摩擦可能會從傳統製造業向這些新興產業蔓延,但合作的空間也同樣存在,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中美需要共同協作,推動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

在軍事安全領域,2026年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將面臨新的挑戰。美國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同盟體系,加強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友的軍事合作,部署更多先進武器裝備,對中國形成軍事包圍圈。中國則會持續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提升軍事技術水平和戰略打擊能力,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確保在周邊海域和空域的戰略優勢。雙方在軍事上的博弈可能會導致誤判風險增加,因此建立更加有效的軍事溝通機制和危機管控機制至關重要,以避免擦槍走火引發軍事衝突。

在科技領域,2026年中美之間的技術競賽將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會繼續加大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力度,限制技術出口、人才交流和投資合作,試圖在芯片、量子計算、5G等關鍵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中國則會加大自主研發投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培育本土高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中國會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推動建立公平、公正、開放的國際科技合作體系,打破美國的技術封鎖。

總體而言,未來三個月及2026年,中美關係將在競爭與合作的雙重邏輯下艱難前行。雙方需要保持理性與克制,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分歧,避免陷入全面對抗,共同為全球的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

作者:王俊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