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產業正迎來歷史性轉捩點,國產AI晶片從「可用」到「好用」的戰略蛻變,正在資本市場上演一場波瀾壯闊的價值重估行情。8月26日,寒武紀(688256.SH)發佈2025年半年度財報,業績資料令人矚目: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淨利潤達到10.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5.30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這份財報被視為國產AI晶片替代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不僅印證了國內人工智慧產業對自主算力的迫切需求,也揭示了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蛻變與成長。
寒武紀業績爆發背後的驅動邏輯
寒武紀此次業績飆升並非偶然,而是技術突破、生態完善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結果。公司方面解釋,營收暴增主要源於持續拓展市場,積極助力人工智慧應用落地。
其財務數據同時顯示毛利率保持在55.93%的較高水準,展現出良好的盈利品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由上年同期的-6.31億元轉為正流入9.11億元,表明銷售回款情況良好,業務運營進入健康正向迴圈。
業績暴增主要源於寒武紀產品在多個核心行業的規模化部署。公司依託強大的AI晶片產品力與系統軟體平台,在運營商、金融、互聯網等重點行業規模化部署並通過了客戶嚴苛環境的驗證。報告期內,公司產品持續優化了軟硬體平台可靠性及易用性,在大規模商業場景部署下保持穩定性。
寒武紀的業績爆發恰逢國產AI晶片替代進程加速的關鍵時點。2025年以來,英偉達暫停H20晶片生產、DeepSeekV3.1大模型適配寒武紀FP8晶片等事件,直接刺激了市場對國產算力晶片的需求預期。
寒武紀的異軍突起只是國產AI晶片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中國AI晶片市場,華為昇騰、海光信息(688041.SH)、沐曦股份等企業也在快速成長,共同構建起中國自主算力的基本盤。
國產AI晶片格局生變 獨角獸正加速崛起
海光信息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上市的伺服器CPU廠商,2025年上半年表現同樣亮眼:營收55億元,同比增長45.2%;淨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33.9%,營收和淨利潤規模均高於寒武紀。海光處理器相容市場主流的x86指令集,具有成熟而豐富的應用生態環境,在國產CPU市場具有重要地位。
沐曦積體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近期申請科創板IPO的「國產高性能GPU領軍者」,其發展路徑呈現出另一種特徵。據招股書披露,沐曦股份在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的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虧損累計達到32.9億元,研發投入累計達到24.66億元,是同期總營收的2.2倍。
沐曦股份主打產品曦雲C系列GPU主要應用於人工智慧訓練和通用計算場景,客戶群體以國家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台、運營商智算平台及教科研、金融等行業為主。該公司此前表示,其曦雲C500系列產品的單卡算力已超過英偉達H20,而即將推出的曦雲C600系列更在性能上領先,支援多精度計算,並配備了更大容量的顯存。
誠然,與國際巨頭英偉達相比,國產GPU在技術水準、產品性能、軟體生態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在商業化進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商業客戶對GPU產品的綜合性能及穩定性要求極高,導致國產GPU產品導入較慢,生態適配和反覆運算也需要長時間投入。
港股科技板塊迎流動性拐點 AI龍頭價值重估
國產AI晶片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在香港資本市場引發連鎖反應。隨著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港股流動性環境正在發生關鍵變化,科技板塊估值折價修復具備明確觸發條件。業內分析認為,以大模型和智慧體為代表的AI技術反覆運算正從概念驗證步入大規模產業落地,不僅重塑著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資產的長期成長敘事,也催生了從AI終端、算力基礎設施到行業解決方案的全新投資版圖。
在這一趨勢下,聯想集團(00992)作為港股AI核心標的,率先完成了混合式AI戰略佈局、佔據AI PC與智慧體生態關鍵位置,其估值有望獲得持續提升。市場層面,大模型引發的AI熱潮扭轉投資者情緒和宏觀敘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資金看待中國資產的長期態度。隨著DeepSeek-V3.1發佈,V3.1以混合推理的架構革新、128K+Agent的能力突破及開源國產化生態,標誌大模型從技術實驗邁向產業落地的關鍵轉折,為智慧體時代奠定了基石。
隨著中國自主科技能力不斷被認知和定價,製造業出海的競爭力不斷被驗證,外資加速佈局中國資產。政策層面,近年來頂層設計在科技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在人工智慧、5G、雲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私營部門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信心已經大幅增加。
資本市場總是提前反映產業變遷。寒武紀市值突破6,000億元,超越茅台成為「A股股王」;中芯國際(00981)市值逼近萬億大關;工業富聯(601138.SH)市值突破1萬億。這些現象不僅標誌著資本對國產AI晶片產業的認可,更預示著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從「技術突破」到「生態構建」再到「商業落地」的關鍵轉捩點。隨著AI技術反覆運算和政策雙重利好提振市場信心,中國科技公司以其穩定的財務表現以及在AI領域的長期戰略和成效正受到資本的廣泛認可。
此時,國產算力產業鏈正迎來「技術突破-生態構建-商業落地」的良性迴圈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