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盡義:諾和諾德:減肥神藥的修正期

分享

過去一年,諾和諾德(NVO.US)在美股市場的走勢可謂戲劇性。這家靠着「減肥神藥」Wegovy與糖尿病藥Ozempic火速竄紅的丹麥藥廠,股價曾經高見134美元,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但半年之間卻急跌至56美元,市值蒸發六成。減肥市場沒有縮小,為何股價卻先衝天、再墜地?這段過山車行情,值得仔細拆解。

7月底,公司發佈業績並下修2025年的銷售及盈利指引,同時換上新任CEO。這一連串舉動,等於向市場坦白:「高增長故事不會直線延伸。」結果股價單日暴跌兩成。投資者一夜間由「憧憬無限」轉為「要求證據」,估值自然回到現實。這是過去半年股價由高位反轉的直接觸發點。

配製藥陰影:折損正品的利潤空間

另一個壓力來自所謂的「配製藥」。簡單說,美國不少藥房及遠距醫療平台,以相同成份自行調配,價格更便宜。雖然FDA已限制銷售,但這些替代品依然存在,蠶食了Wegovy與Ozempic的處方量。市場早前以為這只是「短暫亂象」,如今看來卻是「真壓力」,難怪官方指引被迫下修。

競爭格局也出現變化。Eli Lilly的Mounjaro與Zepbound在醫師之間滲透速度驚人,甚至被視為療效更佳。加上諾和諾德的舊產品Saxenda已經有學名藥上市,邊際市場進一步被壓縮。投資者不再相信NVO能「一枝獨秀」,而是要面對雙強對決的新常態。

產能與監管:小瑕疵放大成大問題

在股價下行週期,任何小問題都會被放大。去年丹麥Kalundborg廠曾被FDA提出質量意見,最近印第安納廠房又爆出清潔與設備管理不足。這些在藥廠日常中並非罕見,但在敏感時期,就足以成為市場信心的殺手。

當基本面遇上麻煩,華爾街的態度也急轉直下。美銀在7月底率先降評,UBS亦跟進,理由是「配製藥壓力恐長期化」。就連向來看好NVO的晨星,也下調了公允價值。結果市場形成共識:短期不再給高估值,要等公司「交作業」。

是否意味諾和諾德的故事已經結束?未必。肥胖與代謝疾病的市場需求依然龐大,公司也在拓展腎臟、心血管和脂肪肝等新適應症。問題不在於「藥沒用」,而在於「能否順利轉化成收入」。
投資界目前普遍看三個檢核點:配製藥治理,能否收斂替代渠道,讓正品處方回流?產能與質量,工廠整改及擴產是否穩定?適應症擴張,新管線能否如期落地?
若三關能一一過關,股價自然有力重拾升勢;否則,還要在低谷盤旋一段時間。
諾和諾德的股價急跌,不代表肥胖藥市場破滅,而是投資者心態改變。過去是「只要有藥,就有增長」,現在是「要看證據,再給估值」。對公司而言,這是一份新的考卷。能否再度翻身,關鍵在於如何證明自己能守住市場、解決供應、拓展新適應症。

盧盡義,成報財經撰稿人,醉心港美股投資。近月重倉減肥藥股諾和諾德(NVO.US)及派格生物-B(0256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