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塞爾國際銀行標準的角度,對「加密貨幣」作為抵押的貸款觀點

分享

從銀行信貸風險的視角來看,以加密幣作為抵押的貸款申請既有吸引力又充滿挑戰。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資產具有高流動性、全球交易能力和潛在的價格波幅,使借款人無需賣出資產即可獲得資金。然而,從銀行信貸風險的視角對此類申請持謹慎態度,因為加密貨幣與傳統抵押品(如房地產或證券)存在顯著差異,其波動性、監管不確定性和運營複雜性要求嚴格的風險評估和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

正如陳博士所言:「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品是一把雙刃劍,提供流動性和創新,但需要高度警惕和適應性,以應對其波動性和監管迷霧。」這句話概括了銀行在利用加密資產抵押貸款潛力的同時,必須平衡其風險的挑戰。

從銀行信貸風險視角的主要觀察:
1.流動性與可得性:
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具有高流動性,全天候在全球市場交易,作為抵押品具有吸引力。這允許快速估值和違約時的清算,相較於房地產等低流動性資產,降低了部分信用風險。
許多加密資產抵押貸款無需信用檢查,擴大了借款人範圍,但也增加了向信用較差借款人放貸的風險。
2.監管明確性:
歐洲MiCAR法規和巴塞爾委員會(BCBS)指引等監管進展為銀行整合加密資產貸款提供了些許明確性。然而,巴塞爾加密資產標準施加嚴格的資本要求,使加密資產敞口對銀行成本高昂。
分析師必須確保遵守反洗錢(AML)法規,並在適用法律(如加拿大《個人財產擔保法》)下完善擔保權益,但這些法律並未明確針對加密資產,增加了複雜性。
3.技術與運營考量:
需要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來即時監控加密資產抵押品,通過隔離錢包管理託管,並執行自動保證金追繳或清算。這需要對區塊鏈整合和風險管理系統的大量投資。
分析師認為安全的託管模式至關重要,確保借款人保留所有權的同時,銀行能維持對抵押品的控制,降低運營風險。
4.市場接受度:
瑞士、德國和美國的試點項目顯示,加密資產抵押貸款的市場接受度正在增加,銀行認識到通過利息收入和投資組合多元化創造新收入來源的潛力。
然而,分析師對金融科技公司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的競爭威脅保持謹慎,若銀行未能適應,市場份額可能被搶奪。
5.風險與回報權衡:
加密資產抵押貸款的利率通常低於無擔保貸款,但其高波動性增加了清算風險,若市場條件惡化,可能導致借款人和銀行的損失。
分析師使用貸款價值比(LTV,通常為50–70%)來平衡貸款規模與波動性,要求超額抵押以減輕潛在損失。

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的主要信用風險加密資產引入了獨特的信用風險,需根據巴塞爾委員會於2022年12月最終確定並於2024年7月修訂的《加密資產標準》(2026年1月實施)進行評估。以下是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的主要信用風險,按巴塞爾要求分類。

批判性分析與考量加密資產為銀行提供了新的收入機會和投資組合多元化,但其作為抵押品的採用受到重大風險的限制。巴塞爾委員會對第二組b加密資產施加1250%的風險權重,反映了對其波動性和運營複雜性的擔憂,使大規模加密資產貸款對銀行成本高昂。信用分析師必須平衡高回報潛力與強大的風險管理需求,包括即時監控、超額抵押和安全託管解決方案。監管環境的演變雖提供了一些明確性,但在嚴格監管的司法管轄區仍構成障礙。

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壓力提供更快、監管較少的加密資產貸款,挑戰傳統銀行創新同時保持合規。信用分析師可能傾向於保守的LTV比率和多元化加密資產抵押品(如比特幣與穩定幣組合)以減輕風險。抵押貸款債務證券(CLO)的歷史表現表明,結構化產品可通過多元化緩解部分風險,但加密資產的獨特波動性和監管地位需要量身定制的策略。結論:加密資產抵押貸款對銀行具有變革潛力,但其風險(市場波動、信用違約、運營漏洞、流動性限制和監管不確定性)要求謹慎和創新的應對方式。

正如陳博士所言:「加密資產抵押貸款的吸引力在於其流動性與機遇,但其風險——波動性、監管模糊性和技術脆弱性,要求銀行以強大的防護措施謹慎前行。」這強調了嚴格風險管理和適應性的必要性,以有效應對這一新興資產類別的複雜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