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 甲骨文核爆 AI 時代 81 歲埃里森如何改寫財富與科技規則

分享

一場由OpenAI與甲骨文創造的史上最大規模算力交易,正在引發全球AI基礎設施產業的連鎖反應,從晶片、伺服器到資料中心和雲服務,整個算力價值鏈正在重新定義。OpenAI與甲骨文達成了一項價值3000億美元的雲計算合作,這項長達五年的協定年均支出高達600億美元,這一協定規模前所未有,甚至直接推動了甲骨文股價單日暴漲35.95%。

01 千億美元訂單引爆算力需求,基礎設施成為AI競爭新前線
全球AI算力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除了OpenAI與甲骨文的超級訂單,主要科技公司都在大幅增加資本支出。
谷歌(GOOG.US)已經將2025財年的資本開支指引上調至850億美元,Meta(META.US)也將2025年資本支出計畫從640億美元提高到720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投入AI資料中心和計算能力建設。亞馬遜(AMZN.US)更是制定了激進的1000億美元支出計畫,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和資料中心擴張作為投入重點。
這種投入規模前所未有,反映了科技巨頭對AI未來發展的高度共識,顯示出頭部科技公司正以空前激進的方式爭奪算力資源。中國科技企業也在積極跟進。阿里巴巴(09988.HK))2025年4-6月的資本支出高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環比增長57%,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騰訊(00700.HK)和百度(09888.HK)也加大了對AI晶片和算力基礎設施的投入,預示著中美科技企業在AI算力領域的軍備競賽已經開始。

02 從晶片到液冷:算力產業鏈各環節迎來爆發式增長
AI算力需求爆發正在帶動整個產業鏈快速發展,從晶片、光模組、伺服器到資料中心冷卻系統,每個環節都面臨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長。
在晶片領域,不僅英偉達(NVDA.US)、AMD(AMD.US)等傳統廠商受益,定制AI晶片市場也在快速崛起。博通公司(AVGO.US)已經獲得第四個定制AI晶片業務的主要客戶,該客戶承諾了價值100億美元的訂單,計畫於2026年量產被稱為「XPU」的定制人工智慧晶片。博通與AI基建相關的半導體營收同比增速高達63%,管理層預計第四季度該類別營收將達到約62億美元。
國產晶片企業也在積極尋求突破。寒武紀(688256)、海光資訊(688041)等國產AI晶片設計企業正受益於國產替代進程加速。芯原股份(688521)2025年7月1日至9月11日新簽訂單12.05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AI算力相關的訂單占比約64%。光模組產業鏈成為最為受益的環節之一。中際旭創(300308)、新易盛(300502)等光模組龍頭企業訂單充足,需求持續增長。
伺服器市場也迎來擴產需求。工業富聯(601138)作為全球伺服器ODM龍頭,每3台伺服器中就有1台由其製造。浪潮資訊(000977)則是全球AI伺服器三強,預計2025年液冷伺服器產能將突破10萬台。
資料中心冷卻技術正在不斷創新。中科曙光(603019)開發的浸沒式液冷技術最低可將PUE降至1.04,而維諦技術推出的Vertiv™ CoolLoop Chiller 磁懸浮冷水機組系列採用無油0摩擦技術,使製冷更加高效。
一次ChatGPT推理任務,GPU僅需1秒,而CPU卻要32小時——這不僅是算力的代差,更是關鍵基礎設施的分水嶺。隨著大模型參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傳統資料中心正面臨散熱瓶頸、供電冗餘、部署週期長等核心挑戰,AI算力革命呼喚從晶片到系統的全鏈條重構。

03 港股市場受益明顯,AI基建概念迎來價值重估
OpenAI與甲骨文的合作消息傳出後,港股AI基建概念明顯受到帶動。英諾賽科(02577.HK)股價漲近11%,鴻騰精密(06088.HK)漲約9%,金山雲(03896.HK)等多家產業鏈公司也跟漲超3%。
這反映了市場對AI算力產業鏈的看好程度。南向資金2025年以來淨買入金額已超10000億港元,大幅超過去年全年淨流入額,其中8月15日單日淨流入高達358.76億港元,刷新歷史紀錄。
港股流動性正在持續改善。光大證券分析認為,港股業績保持穩健,科技板塊延續高景氣度。2025年以來,港股科技板塊憑藉估值優勢與成長確定性,率先引領中國資產價值重估,成為全球資金增配中國科技的核心標的。
聯想集團作為港股AI板塊的代表性企業,備受市場關注。該公司錨定混合式AI戰略,憑藉韌性增長能力和鎖定AI的戰略佈局能力,將三大業務聚焦於AI內嵌的智慧終端機、AI導向的基礎設施和AI原生的方案服務。
近期財報顯示,聯想AI PC出貨量占整體PC出貨量超30%,中國市場具備五大特徵的AI PC出貨量占筆記本總出貨量的27%。
多家券商發佈研報看好聯想增長潛力。中金維持聯想集團跑贏行業評級和盈利預測,其有望在端側AI市場持續獲得份額改善,上調目標價至14.8港元。華泰證券則維持「買入」評級,最高目標價16港元。

04 未來展望與投資建議:算力基建長期景氣度確立

AI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繁榮並非短期現象,而是代表著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算力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5年)》指出,在資本持續加碼、人才加速培育和電力支撐強化的多重驅動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供給能力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智算中心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7年,中國智算算力規模有望進一步躍升至4080EFlops,在這期間,智算算力規模將以年均40%以上的高增長率持續擴張。表明國產算力產業鏈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從投資角度看,AI算力產業鏈各環節都具備投資機會。第一上海證券認為,看好AI應用驅動的算力需求持續高增長,海內外AI應用進入普及的拐點時刻,國內外算力產業鏈共振。
國產算力產業鏈在沉寂數月後重新贏得市場關注。國內算力緊平衡的狀態將持續,國產算力的「卡脖子」環節如先進制程產能、先進封裝產能、大模型適配、HBM供給等,隨著時間推移均將被逐步攻克。
同時,隨著AI模型模擬活人的能力持續提升,助力更多AI+應用商業場景落地,基於AI的數字互動有望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和遊戲產業的熱門賽道。投資者可以關注多個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在算力硬體板塊,光模組產業鏈最為受益,中際旭創(300308)、新易盛(300502)等龍頭企業有望獲得更多訂單;伺服器及配套設備製造商將迎來擴產需求;晶片設計、製造企業將受益於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在資料中心及雲計算領域,雲服務提供者將獲得更多商業機會;IDC運營商的業務規模將持續擴大;電力及配套基礎設施供應商將受益。在AI應用領域,智慧駕駛相關企業將獲得發展機遇;AI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將加速發展;積極佈局AI的互聯網企業將獲得先發優勢。
全球AI算力競賽才剛剛開始。隨著國內外科技巨頭持續加大投入,算力基礎設施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將受益。從晶片、伺服器到光模組、冷卻系統,再到資料中心運營和雲服務,整個算力價值鏈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擴張與重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