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世紀:鷹輝物流2025中期觀察 逆境中的平衡術

分享

在東南亞物流業競爭愈演愈烈之際,來自馬來西亞的鷹輝物流(Infinity Logistics,01442)交出了2025年中期業績。數據既有壓力,也有亮點:收入下滑,但毛利率上升;部分分部受累,另一些分部卻逆勢增長。這份成績單既體現了行業大環境的挑戰,也展示了公司策略調整的韌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鷹輝錄得收益約2.146億令吉,按年下降8.9%(2024年同期:2.356億令吉)。毛利約4,492萬令吉,同比跌2.2%,但毛利率卻由19.5%提升至20.9%,顯示成本管理和產品組合優化見效。
期內純利約1,627萬令吉,較去年同期下滑20.6%。稅前溢利為1,948萬令吉,按年下降21%。財務費用上升至672.5萬令吉(去年同期:576.7萬),反映融資成本壓力加大。每股盈利則由去年同期的0.93仙降至0.79仙,公司亦維持不派中期息的保守策略。

業務表現:分部表現分化
鷹輝的業務橫跨五大分部,各自表現不一:
綜合貨運代理:收入4,485萬令吉,按年跌15.8%。受全球貿易環境波動、海空運運價調整影響,盈利能力受到擠壓;物流中心及相關服務:收入5,567萬令吉,按年大增23.3%,毛利更升54.6%至831.8萬令吉,成為主要增長引擎。需求增加主要來自倉儲和堆場業務,反映區域製造與分銷活動仍具韌性;陸路運輸服務:收入3,129萬令吉,按年跌15.4%,毛利縮減至163.7萬令吉。競爭激烈,加上成本高企,影響盈利表現。
集裝箱液袋解決方案:收入7,654萬令吉,按年跌19.1%,但仍是公司最大單一收入來源。毛利為2,272萬令吉,顯示雖然需求回落,但業務仍保持不錯的利潤率;第四方物流(4PL):收入630萬令吉,按年增12.7%,毛利達318.5萬令吉。作為高附加值業務,4PL規模雖小,但盈利貢獻不容忽視。
整體而言,傳統貨代和陸運受到市場波動拖累,但物流中心和4PL則展現增長潛力。
行業環境:不確定中的結構性機遇
馬來西亞物流業在2025年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全球貿易需求不穩定,加上區內稅務及監管環境變化(例如銷售與服務稅範圍擴大),增加了成本與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東盟供應鏈重組帶來新機遇。跨國企業加速「中國+1」佈局,令馬來西亞成為區域分銷與製造的中轉站。對倉儲、堆場及供應鏈管理的需求上升,也解釋了為何鷹輝的物流中心業務能逆勢增長。
此外,綠色物流與數碼化轉型正在加速滲透。從碳排放監管到智能運輸調度,行業正逐步走向高門檻競爭,這也為具備多元服務能力的企業提供了機會。

未來規劃:聚焦增值服務與市場適應

管理層在報告中強調,儘管收入短期承壓,公司將持續透過「多元化+升級」戰略來應對挑戰。主要方向包括:
加強物流中心建設:隨着需求攀升,公司將進一步擴展倉儲與堆場資源,鞏固收入增長來源;推動第四方物流:4PL業務規模雖小,但毛利率高,公司計劃進一步拓展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在客戶供應鏈中的黏性;提升數碼化與效率:透過系統升級與智能化管理,公司希望降低營運成本,提升貨運代理與陸運板塊的競爭力;穩健財務策略:管理層強調將保持審慎融資政策,維持高流動性,以應對市場波動。
鷹輝物流的中期成績單,表面上似乎乏善可陳:收入下滑,盈利倒退。然而,細看分部數據,可以發現公司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傳統貨代與陸運確實受到行業大勢所累,但物流中心、液袋及4PL業務展現了增長和盈利韌性,反映公司逐步擺脫單一依賴,走向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提升至20.9%是一個積極信號,證明公司在產品結構和成本管理上的努力有回報。對於一家區域性物流企業來說,這種「質」的改善,比「量」的增長更能體現核心競爭力。
當然,挑戰依然存在:全球宏觀不確定性、融資成本上升、稅務政策變動,都是未來的變數。但鷹輝的策略方向,擴大物流中心、推進4PL、加強數碼化,與行業結構性趨勢契合,這或許是它在逆境中保持增長韌性的關鍵。

本文內容整理自公司的公開財務數字及公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作者為美股上市新世紀儲運(NCEW.US)董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