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潮:息口回落+政策利好 港樓市迎有序升浪

分享

上周相繼有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及美國聯儲局終於落實減息0.25厘,兩項重大消息為本港樓市注入穩定的復甦動力。雖然《施政報告》對樓市的直接著墨不多,但透過優化投資移民計劃、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以及放寬非本地自資學生比例等措施,加上低息環境的配合,預期樓市將穩步向好,成交量有望進一步上升,樓價亦有機會錄得2%至5%的溫和升幅。

美國減息有望觸發新一輪減息週期展開,市場普遍預期年內仍有機會再減息兩次,合共0.5厘。本港銀行亦隨即調低利率0.125厘,減輕供樓人士的每月供款壓力,進一步提升中產自住客及首次置業者的入市意欲。預計一手新盤的月度成交量可維持在2,000宗以上,二手市場亦將持續回暖。

縱使《施政報告》中未有推出市場熱切期待的減印花稅或「購房通」等直接刺激樓市的措施,但可見政府認為樓市已見底,毋須過度干預。相反,政策重心轉向創新科技及民生發展,間接為樓市提供支撐。

報告中與住宅市場較為相關的政策包括: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住宅投資門檻降至3,000萬元,並將工商舖可計入投資的金額增至1,500萬元,預料可吸引高淨值人士入市,帶動高端住宅及商業物業的交投。

此外,放寬非本地自資學生比例,由現時的40%提升至50%,將推高大學區的租務需求,租金有望進一步上升,尤其鄰近大學的物業將更受市場青睞。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推進大學城及創科園建設,亦有助深化與大灣區的融合,長遠而言可增加土地供應及創造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新界北的住宅及商業需求。

筆者認為,上述措施均着重可持續發展,避免樓市過熱,預料樓市將沿「有序上升」軌道發展,中高端及租務市場表現或較為突出。在樓市逐步企穩之際,正是剛性需求自住用家的入市良機,應把握低息環境,按自身預算及風險承受能力作出靈活部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