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瑞士醫藥巨頭羅氏宣佈將以現金每股約14.50美元收購美國生物藥企89bio,並附帶可達額外里程碑付款的有條件價值權(CVR),使得整體交易對價上限可達約35億美元(即每股最高約20.50美元)。
這樁交易的標的並非典型的「減肥藥」,而是89bio主打的候選藥Pegozafermin,一種模擬FGF2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作用的藥物,目標適應症為代謝失衡相關的嚴重肝病(MASH,亦即代謝性脂肪肝炎)。新聞報導與公司說法都強調,該藥與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風險高度相關,因此屬於羅氏擴張心腎代謝(Cardio-Renal-Metabolic)領域的一環。
根據公開報導,羅氏的基礎出價為每股約14.50美元(相當於約24億美元的股權價值報價範圍),並包含最多約6美元/股的CVR條款,這些條件付款將依據商業化里程碑與銷售門檻發放,使得若一切里程碑達成,總對價可走高至約3.5億美元(或報導中列示的「高達3.5億美元」區間)。交易預期在符合常規條件下於2025年第四季完成。這種「現金+CVR」的安排對買方來說風險可控(以現金收購快速拿下資產與人才),而對賣方來說在早期資產能成功商業化時又有額外Upside。
戰略動機:從單藥競賽到「組合療法+代謝組合牌」
為何羅氏要在此時進一步佈局?答案在於「肥胖/代謝藥物市場已經從單一GLP-1熱潮,演變成需要多軌道、可組合(Combo-Ready)策略」:目前市場由諸如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與礼来(Eli Lilly)憑藉GLP-1/雙腸促素類藥物主導體重管理與糖尿病療法,但臨床與商業上出現的課題(療效上限、耐受性、副作用、以及需要針對伴隨肝病或心腎併發症的複合治療)都催生「第二波」藥物開發需求,例如FGF21、Amylin類、PYY類或口服小分子等,能與GLP-1類藥物互補或提供替代機制。
收購89bio,獲得Pegozafermin,不僅能拓展羅氏在MASH(重症脂肪肝炎)上的佈局,也可把這個資產放入羅氏早已在建的心腎代謝產品組合中,做成與羅氏現有或將來持有的增效組合(Combo)策略的一環。換言之,羅氏不是單純「追逐減肥藥」的競賽,同時在佈局更廣的代謝-肝臟-心腎治療權益,因而對減肥藥的市場衝擊十分有限。
佈局長久非臨時起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交易並非羅氏一時心血來潮。過去一年內,羅氏已在肥胖/代謝領域相繼採取多項行動:與Zealand Pharma達成數十億美元級別的合作/授權(取得長效Amylin類候選藥Petrelintide的共開發權),以及先前收購Carmot等等。此次收購89bio可視為羅氏從「授權+合作」向「直接買斷具關鍵臨床價值的中期資產」並行推進,目標是快速建立一個既有不同機制、又能做組合療法的代謝藍圖,以便在未來與GLP-1主導的市場一較高下。
新聞發佈後,89bio股價應聲大漲(反映交易溢價),而羅氏股價則多數報導顯示出小幅調整,投資者的反應反映兩層情緒:一是對目標公司估值被快速抬升的直接認同;二是對羅氏為追趕已被諾和諾德、禮來等把持的巨大市場的成效抱中性態度。
短期看,這類併購會推高生技行業估值、激化收購潮;長期看,對患者與醫療體系的影響更值得關注:若羅氏能成功把不同機制(如FGF21、Amylin、GLP-1等)有效組合,將可能帶來在體重管理之外、針對肝臟損害、心血管風險降低等更全面的臨床利益;但這同時會把定價、保險給付與可負擔性問題推到前台,尤其在許多國家已就GLP-1類藥物的支付政策與供應造成討論與爭議。換句話說,技術上可能是進步,但社會層面的分配與可及性仍是未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