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聯邦儲備局於2025年9月17日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調整至4.00%至4.25%,市場對後續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升溫。這一決定不僅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還為新興市場注入流動性,亞洲股市尤其是香港恒生指數受益明顯。展望10月份,在美國減息憧憬的推動下,恒指有機會重返27,000點上方,但投資者需留意10月作為傳統股災月的歷史特徵,市場波幅可能加大,並帶來心理層面的影響。
首先,美國減息憧憬成為市場主要驅動力。Fed於9月會議後,市場普遍預期10月及12月將各再降息25個基點,累計降幅達75個基點,以支持經濟軟著陸。這一預期基於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僅升0.2%,通脹趨勢放緩,同時就業數據穩健,失業率維持4.1%附近。降息將壓低美元指數,減輕亞洲貨幣貶值壓力,並吸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對香港股市而言,這意味著北向資金及外資配置增加。自9月初以來,南向資金已連續淨流入逾500億元人民幣,科技及金融板塊領漲。
然而,樂觀預期中隱藏風險,投資者不可忽視10月作為傳統股災月的歷史教訓。歷史上,10月多次見證重大市場崩盤。成因包括季度財報集中發佈、稅務調整及地緣政治事件頻發,易放大市場恐慌。這不僅帶來價格波幅加大,還可能對投資者產生心理影響,因此,投資者應採取審慎策略。
筆者並未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