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Jeff Bezos談到「泡沫(Bubble)」這個詞,市場總是特別關注。這位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雖然深耕人工智慧領域,但他也坦言,當前AI的狂熱投資氛圍,與過去的泡沫時代如出一轍。
在義大利杜林舉行的Italian Tech Week上,Bezos表示:「當市場對某件事物過於興奮時,例如現在的AI,每個點子都能拿到錢,不論好壞。這讓投資人難以辨別真正有價值的創意。」
他指出,這種情況讓他聯想到90年代的生技泡沫,雖然許多企業失敗,但最終也催生了幾種救命藥物。同樣地,即使未來許多AI新創公司無法存活,他相信AI技術本身的發展將帶來深遠改變。
Bezos積極投資AI領域
儘管態度審慎,Bezos並未退出AI投資。僅今年,他的家族辦公室Bezos Expeditions就投資了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AI公司Toloka,金額達7,200萬美元。去年,他也參與了機器人新創企業Physical Intelligence的4億美元融資,該公司還獲得OpenAI的支持。
Meta執行長Mark Zuckerberg近期也表示,AI泡沫風險存在,但他寧願「錯花幾千億美元」,也不願錯過通往超級智慧的機會。
幻滅與突破並存
「這不代表當下的一切都是虛幻的,」Bezos補充說,「AI是真實的,並且將徹底改變每一個產業。」這樣的看法讓人不禁回憶起2000年前後的「網路泡沫」時代。當年,從1998年起,市場對網路公司IPO熱情高漲,忽視其商業可行性。根據Goldman Sachs,當時Nasdaq的交易價值從1990年占NYSE的11%,暴增至1999年底的80%。1999年Nasdaq更狂飆86%,在2000年3月10日達到頂峰。
然而,高峰之後便是崩盤。不少資金吃緊的網路新創迅速倒閉,到了2002年10月,Nasdaq已從高點重挫77%。
回到香港,滙豐最新報告指出,近一成環球企業家考慮將資產轉移至香港,全球59%的企業家正進行國際化資產分散。香港對內地(22%)及台灣(26%)企業家尤其具吸引力,為其資金配置首選地之一。
報告顯示,香港以廣泛客戶基礎、專業服務及科技優勢吸引企業家來港拓展。儘管市況波動,93%在港企業家看好業務前景,84%對個人財富持樂觀態度。未來12個月,42%的香港企業家計劃拓展新市場。科技與AI被視為推動業務樂觀情緒的關鍵因素,投資科技創新成為在港最常見的擴展策略之一。
看到近一成環球企業家考慮將資產轉移至香港、84%對個人財富持樂觀態度、93%在港企業家看好業務前景,大家可以嘗試細味報告內容、統計方式及結論邏輯,必定可以獲益不淺。
本人持有LMT、已撤離Tesla,正考慮Meta。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