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拋出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的重磅消息,同時宣佈將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這一被市場稱為「特朗普衝擊波」的聲明,瞬間點燃了全球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隨著特朗普宣稱「美國將從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額外100%的關稅」,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暴跌,標普500重挫2.71%,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1.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跌3.56%,創下自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全球市場遭遇「特朗普衝擊波」 股幣雙殺格局形成
美股的下跌重心集中在大型科技股板塊。特斯拉(TSLA)大跌5.06%,亞馬遜(AMZN)下滑4.99%,英偉達(NVDA)暴跌4.89%,市值一夜蒸發2,287億美元。蘋果(AAPL)、Meta(META)跌超3%,微軟(MSFT)、穀歌(GOOGL)跌超2%。費城半導體指數暴跌6.32%,AMD(AMD)、Coinbase(COIN)跌超7%,科磊(KLAC)、美光(MU)跌超5%。
中概股同樣遭遇猛烈衝擊,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暴跌6.10%,創今年以來最大跌幅。個股方面,蔚來(NIO)重挫10.05%,嗶哩嗶哩(BILI)跌逾9%,阿里巴巴(BABA)、小鵬汽車(XPEV)、百度(BIDU)均下跌超過8%。金山雲(KC)跌超10%,京東(JD)跌超6%。投資者普遍擔心新一輪關稅措施將重挫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盈利預期。
受美股拖累,歐洲主要股指同步走弱。德國DAX指數下跌1.5%,法國CAC40指數跌1.53%,英國富時100指數下挫0.86%。全球市場一夜之間從樂觀轉為謹慎,投資者紛紛撤離高風險資產。與此同時,加密貨幣市場遭遇更為慘烈的崩盤。比特幣在幾分鐘內從121,420美元暴跌至102,000美元,抹去了數周的漲幅。山寨幣普遍崩潰,跌幅達到70%至90%。清算在24小時內爆炸性增長至195億美元,是COVID崩潰的17倍,是FTX崩潰的13倍。市場市值在不到3小時內蒸發了1萬億美元。
關稅戰3.0的深層邏輯與中美博弈
這輪被外界稱為「關稅戰3.0」的貿易衝突,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執政佈局中佔據核心地位。特朗普政府試圖借助關稅手段,糾正貿易失衡、增加美國收入、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並在邊境安全、非法移民、芬太尼治理等方面實現相關目標。與以往的貿易摩擦相比,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呈現出高懸大棒迫使相關國家對美讓步、注重實現「反規避」目標、利用關稅威脅達成多個政策目標等特徵。美國對華「關稅戰」佈局包括「直接戰線」和「間接戰線」兩大模組,呈現「威逼先行、極限訛詐、外線佈勢、統合施壓」的策略特徵。
面對美國的攻勢,中國已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此前,中國對美國船隻加征相同金額「港口服務費」,並通過稀土出口管制構築反制防線。外交部將此次行動定義為「自我防衛」。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擊美國高科技製造業與海事產業的軟肋。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指責北京「變得非常敵對」,稱中國試圖讓全世界「成為它的俘虜」,並暗示可能取消原定的領導人會面。他將中國的舉動稱為「前所未有」和「道德恥辱」,並批評中國在貿易上採取了「極其激進的立場」。美國的制裁動作早已有跡可循。近月來,美國針對中國海事、物流與造船業啟動301調查,規定10月14日起對中國籍或中國製造船隻增收「港口服務費」。9月又通過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將29家中國重要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意圖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港股韌性與中國市場的應對策略
在全球市場波濤洶湧之際,港股市場展現出一定的韌性。此前,特朗普關稅政策自提出以來,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衝擊,港股市場作為全球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亦未能獨善其身。然而,港股市場已在預期層面計價關稅對國內經濟基本面和港股盈利預期的衝擊,表現為對特朗普關稅言論「脫敏」。
隨著外部環境面臨不確定性,內需政策預計將進一步加碼為港股提供支撐。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中國版「平准基金」入市,托底資本市場,加上百家國企積極增持和回購,迅速穩定了市場走勢,並增強了市場信心。南向資金持續淨買入,對港股市場形成有力支撐。港股多數板塊以內需導向為主,這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外部波動的直接影響。在內需政策支援與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的背景下,港股市場仍具備結構性支撐。
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人民幣。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目前的1.5%調降至1.4%,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約0.1個百分點。這些措施將有效帶動實體部門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從歷史經驗看,在海外風險高企、資產價格波動劇烈的環境下,高分紅板塊憑藉穩定現金流和抗週期性,往往能夠跑贏大盤。包括電訊和公用事業在內的港股高股息板塊,對內資仍保持較強吸引力。隨著外部環境面臨不確定性,內需相關行業或受益於消費政策預期升溫。
在AI、智駕、機器人等行業的技術升級和進步推動下,港股後市仍存結構性的主題行情催化。繼續看好港股AI及科網板塊,AI基礎設施供應商、雲計算服務商和AI應用相關標的正迎來估值重構窗口。半導體產業鏈亦值得關注,尤其是在產業鏈當地語系化進程加速背景下,具備進口替代潛力的內地晶片設計企業機會明顯。
展望未來,這場貿易戰的博弈,本質是實力與定力的較量。華爾街早已看穿特朗普的「盤外招」,畢竟對美國而言,「全面脫鉤」的代價遠超其承受能力。若100%的高額關稅落地,中國商品斷供將直接引爆美國通脹,這與特朗普「壓制通脹」的選舉訴求完全相悖。
歷史經驗表明,每次特朗普關稅公告都會導致劇烈下跌,然而每次崩潰後都伴隨著強勁反彈。隨著杠杆被清洗,空頭頭寸積累,鯨魚們在低位買入,市場結構現在類似於之前崩潰後的積累階段。
對於普通投資者,在市場恐慌時刻保持理性或許是更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