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年戰火蹂躪的加薩走廊,在美國與埃及、卡達等多國斡旋之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達成停火與交換人質囚犯的協議。停火協議於10月10日生效,雙方安排當地時間10月13日,進行人質交換。
巴勒斯坦駐埃及大使館18日聲明,加薩走廊南部與埃及之間的邊境關卡拉法(Rafah)將於10月20日重啟。然而,根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色列軍方在週末對加薩地帶發動攻擊,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以色列國防軍(IDF)尚未就相關行動發表正式評論或說明。
原先停火已超過1星期,加薩廢墟仍有罹難者遺體待尋,由哈瑪斯控制的加薩政府衛生當局統計,停火以來尋獲的遺體讓巴勒斯坦罹難者累計已破6.8萬人。
停火協議生效前夕,紐約原油從62.80美元應聲向下,上週五更一度跌至56.15美元,這一走勢深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地緣政治緩和信號以及國際能源署(IEA)對供應過剩的悲觀預測影響,全球經濟放緩擔憂和原油庫存增加的雙重壓力,讓投資者情緒持續低迷。
上週初,油價承接以加局勢緩和從60美元水平持續走軟,加上中美兩國領導人在韓國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可能會晤的消息,緩解了因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和美國威脅加徵100%關稅而引發的緊張氛圍。
這種樂觀並未持久,隨着貿易戰火重燃,油價開始直線下滑。上週四及週五,油價連續兩天創下五個月新低。美國對中國貨運船隻徵收額外港口費的舉動,進一步擾亂全球石油運輸鏈條,加劇了市場對需求下滑的恐慌。
國際能源署(IEA)的月度報告成為上週油價下行的另一大推手。IEA上調了今年全球石油供應增長預估,同時下調需求增長預測,警告2026年市場可能面臨每日高達400萬桶的巨大過剩。這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相對樂觀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認為OPEC+聯盟的增產將縮小供應缺口。
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並同意在布達佩斯舉行峰會討論烏克蘭問題,克里姆林宮也證實了這一計劃。上週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美,推動更多軍事支持,同時美國向印度和中國施壓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這可能重塑全球石油流動格局。特朗普稱印度將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的消息,更是增添了能源供應不確定性。
展望本週,投資者將密切關注以加局勢、特朗普與中國領導人的潛在會晤以及OPEC+的增產動態。在不確定性籠罩下,原油市場仍將維持高波動格局,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
(撰文 : 大灣區家族辦公室協會 李慧芬教授)(本人並沒持有以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