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 呼吸系統疾病第一股 長風藥業前景值關注

分享

港股18A上市公司數量已快接近80家,而根據港交所的輪候上市名單中,大約還有30家等候過會掛牌,估計年內或有望達到85家。事實上,今年以來,生物醫藥股的風頭一時無兩,除了相應的恒指生物科技指數曾創出超100%的升勢外,18A新股的首日升幅更往往超過50%,投資者賺個滿堂紅。

長風藥業(02652)雖然不是18A公司,但作為已有收益盈利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股,其首日表現亦絕不失禮,收市漲逾161%。如此升勢,長風藥業究竟是龍還是蛇?是否還有高追的可能性?相信不少散戶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長風藥業是一家專注於吸入技術及藥物研發、生產與商業化的創新藥企,憑藉其核心產品與豐富管線,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目前,公司已擁有多達6款的獲批上市產品。其中,旗艦藥物CF017和CF018更取得了階段性佳績,未來仍有不少的發展空間。

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於2021獲批後迅速納入國家集採,成功打破了外企壟斷,成為公司的首個爆款產品。而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噴霧劑)作為國內首個激素-抗組胺複方鼻噴霧劑,填補了臨床空白。此外,2024年,公司的GW006(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阿福特羅霧化溶液)更獲得了美國FDA批准,標誌著其產品品質獲得國際認可,正式進軍海外市場。

受惠於CF017進入醫保目錄後快速擴張,以量換價策略令長風藥業不但打通了全國主要醫院的渠道,大大提升其市場份額,於2024便達到16%,同時亦打破了外國藥廠的壟斷局面,實現國產替代。

這裡面不僅是公司研發策略的成功見證,亦給予公司未來管線商業化進程打下強心針。

公司目前擁有20餘款在研候選產品,其中多款已進入臨床試驗後期或藥代動力學-生物等效性試驗階段,並計劃於2026至2030年間推動至少五款新藥在全球主要市場獲批上市。公司管線涵蓋哮喘、COPD、過敏性鼻炎等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同時佈局IPF(特發性肺纖維化)、PAH(肺動脈高壓)等臨床未滿足需求領域,甚至探索脂質體、siRNA等前沿劑型,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研產品IC004為針對IPF的吸入候選藥物,現處於全球IND階段。而國際同類藥物則包括美國聯合治療公司(UHTR)的TETON-2。據了解,今年9月2日,聯合治療公司宣佈其TETON-2關鍵性研究取得了積極成果,霧化Tyvaso®吸入溶液治療IPF的療效顯著,且達到了主要療效終點。當日UTHR的股價上漲近33%。

這正正說明了長風藥業的巨大價值所在。無論是對外授權BD,或者是內部有機增長,公司的卓越在研藥品均有強大催化作用。未來,隨創新藥的研發進展到位,長風藥業極有機會上望200港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