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物流行業延續了2024年底的疲軟格局。地緣政治緊張、主要航線成本波動以及全球貿易量下降,均令運輸需求受壓。根據新加坡物流與供應鏈協會資料,東南亞區域貨運量於上半年按年下滑約7%,而國際貨運代理價格較2023年高峰回落近三成。Legion Consortium Limited(下稱「Legion」)正處於這一波行業調整期中。
作為一家以新加坡為基地、涵蓋貨車運輸、貨運代理及增值物流服務的綜合供應商,Legion受宏觀環境波動影響明顯。雖然新加坡作為區域轉運樞紐的地位依然穩固,但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導致部分貨物流向轉移至馬來西亞與越南,競爭壓力加劇。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黃春興在報告中指出:「面對燃油價格及勞工成本上升,我們必須強化運營效率及資本配置能力,才能在行業重構中保持韌性。」
營收微降 盈利轉虧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Legion錄得收入約2,964萬新加坡元,按年下滑5.7%。其中貨車運輸服務收入反而逆勢增長至1,391萬新加坡元(+14.9%),主要受客戶需求回升及車隊擴容帶動;但貨運代理收入按年減少25.5%至1,022萬新加坡元,反映外貿動能減弱及價格競爭激烈。增值運輸服務(倉儲與露天堆場)收入則維持穩定,錄得約550萬新加坡元。
整體毛利為974萬新加坡元,毛利率略升至32.9%,表現基本穩定。然而,由於行政費用大增,公司最終由盈轉虧。期內錄得淨虧損約156萬新加坡元,對比去年同期盈利326萬新加坡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包括三項:
一是一次性戰略開支增加:公司於期內委任財務顧問評估將貨運代理分拆上市的可行性,並舉辦30周年慶典活動,導致行政費用升至1,066萬新加坡元(按年增47%)。
二是外匯及利息收入減少:由於新加坡元兌美元走強及定期存款減少,其他收入由95萬降至50萬新加坡元;外匯虧損進一步擴大。
三是市場需求放緩:全球進出口量下降拖累貨運代理板塊的毛利率,即使公司改善了定價策略,整體盈利仍受壓。
雖然上半年表現承壓,但公司資產負債表依然穩健。總資產約7,278萬新加坡元,淨資產維持在5,307萬新加坡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07萬新加坡元,負債比率由去年底的27.7%降至22.5%,顯示財務槓桿持續下降。公司亦新獲銀行貸款400萬新加坡元,用以強化流動性及支持基建投資。
從運輸服務向「整合物流平台」轉型
雖然短期盈利回落,但Legion的戰略方向清晰:以基礎設施投資和系統整合推動長線增長。公司目前營運三個物流堆場與三個倉庫,總面積分別約48,980平方米及32,343平方米;車隊規模亦已擴充至57部集裝箱車頭及485部拖車。
2025年1月,公司全資子公司Rejoice Container Services與承包商簽署合約,興建一棟三層單一用戶工業樓宇,總投資額達新幣7.38百萬元。該項目屬公司主要資本工程,預期可提升倉儲與轉運能力,並為集團提供長期租金收益。
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數碼化管理及「單一平台整合」策略。透過集中客戶貨運、報關、倉儲及堆場管理於同一系統,Legion期望提升資源調度效率與客戶黏性。這種轉型方向與新加坡物流業的整體趨勢一致,從傳統運輸向「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發展。
值得留意的是,公司在中期報告中提到,未來或考慮將貨運代理分部分拆上市,以獨立資本平台推動國際拓展。這一舉措若成功,將有助釋放集團價值並改善融資靈活度,亦可能成為下一階段估值提升的催化劑。
未來挑戰
目前新加坡物流業正處於結構再平衡階段。根據Enterprise Singapore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本地物流業營業額按年下降約6%,但中長期需求仍由電子商貿、區域倉儲及跨境運輸驅動。AI調度與自動化倉儲正在加快滲透,行業將進一步向「高資本密集、低邊際利潤」模式演變。
對Legion而言,主要挑戰包括:燃油與利率波動,柴油價格仍處高位,直接推高車隊運營成本。勞動力短缺,新加坡運輸業人手緊張,工資上漲壓力持續。
價格競爭加劇,區域競爭者利用低成本優勢搶佔市場,迫使公司需透過差異化服務保持客戶黏性。
為應對上述壓力,管理層表示將堅持審慎財務策略,聚焦成本控制與戰略合作。公司正考慮與大型港口運營商或電商平台建立長期合作,以確保貨源穩定並提升倉儲利用率。同時,集團將持續優化燃料管理及車隊維修系統,以抵銷外部成本波動。
本文內容整理自公司的公開財務數字及公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作者為美股上市新世紀儲運(NCEW.US)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