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10月初時去了日本大阪的世博參觀,在排隊的時候看到一座巍峨壯麗的木製建築,環繞著會場裡宏偉的展館,並且有些像豆豉的人群在上面移動,令我十分好奇,這個平台有甚麼作用?原來這是一個名為「貫」(Grand Ring) 的作品,寓意非常深遠!由於我們是下午4時才入場,入了場之後首先在平地於展館間穿梭,熟習一下環境及路徑,嘗試找尋可以吃晚餐的地方。很快就夜幕低垂,又看到很多人乘扶手電梯上平台,於是就順勢上平台看看究竟是甚麼一回事。上到平台之後,見到很多人仰卧在傾斜的草坪上,好像在等待著一些事情發生。於是我們也找來一小片空間坐下。很快我們就見到煙花在頭頂上爆炸,綻放出漂亮的圖案。非常慶幸能登上此平台,在高處近距離欣賞璀燦的煙花!絢爛過後就是要速速找地方吃飯,平台原來是捷徑,可以很快地從一個區域行到另一個區域,不愧是一件大作!還有意外驚喜,在平台上,半空經過西班牙館的時候,看到難得一見,世界級水平的西班牙舞蹈表演,真是買票入文化館也未必能觀賞到!非常佩服西班牙館的設計師的心思,不但突顯自己的文化,還配合世博這個貫穿世界的意景!
其實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應該有很多融會貫通世界各地的平台,令平台上的群眾提升到另一個境界。除了聚集相連之外,最重要是「通」:要雙向的丶磨合的丶共贏的!雙龍出海,平台的增值服務可以包括將國內的高科技產品改裝成國際化的產物。客服方面除了中文之外,還可以提供英文。將電腦系統連接到海外的平台,適應外地的法規稅例,亦可以替產品作落地的推廣活動,提供售後服務,培訓當地員工及支援;甚至共同投資,令當地夥伴壯大,形成一個牢固而有創新能力的海外合作關係!這就是一道由大灣區經香港而到達彼岸的橋樑,而且落腳點根基穩固,源源不絕地將資源整合到海外,不但分散風險,還能製造出更多適合當地的產品,產生更大的價值!
根據一些實際在外地設廠的朋友所介紹,在當地的發展特區內,會發現一些其他地區到來,規模比較大的廠家,由於祖家迢長路遠,運送物資又可能費時失事,於是彼此尋求合作,互補長短,就地取材地開發一些適合當地的材料丶零部件,甚至服務等來補充對方的不足或需求。這種互惠互利的情況比比皆是,另辟一片新的藍海市場,形成一條國際化的供應鏈。這些國際化的供應鏈才是支撐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基礎。最近看了一本叫作 The Origin of Wealth「財富的起源」,發現原來有錢不是財富,有生產力才是!因為沒有生產力,錢就會被通賬所蠶食。而現在很多國家都受到通賬的威脅,唯有生產力才能爭取到等價的錢財來交換商品。來到Web3 年代,我們更要掌握新質生產力,包括人工智能 AI丶區塊鏈丶算法算力丶芯片丶機械人丶無人駕駛運輸系統丶新能源丶新材料丶數字經濟丶知識產權等。











